攀枝花:从钢铁之城到钒钛之都

2011年04月13日 9:24 361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半个多世纪以来,攀西(攀枝花和西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在中国工业史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随着国家加强对钒钛资源的战略规划,攀西地区又将获得怎样的新生?那片神秘的高原峡谷,如何能完成钢铁之城向钒钛之都的演绎?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攀枝花市。

  钢铁故事
  成都开往昆明的列车经过汉源,便进入了攀西的地界。高山、隧道、峡谷与桥梁陪伴着夜幕中的攀西,催生着一个钒钛之城的奇迹,那就是攀枝花市。
  列车上有上世纪60年代参与三线建设的老兵,他见证了成昆线的奇迹。在“吓死猴子困住鹰”的攀西搭建铁路,“我们那时哪有现在的机械化,这条铁路就是靠肩挑背磨出来的!”说起成昆线的故事,老兵总是充满骄傲和自豪。
  对于中国,这个饱经沧桑的古老国度,这个因为没有工业而曾被列强欺辱的民族,老兵们的骨子充满渴望,对工业化的渴望,对崛起之路的渴望。这种渴望,也铸就了攀枝花这样一个荒原之上的城市。
  攀枝花的地名多以“坪”字命名,弄弄坪、清香坪、瓜子坪……“坪”字中充满了愚公移山的执着和豪迈。这个城市里的100多万人口中,80%以上都属于移民。如今的繁华,纪念着一代人的汗水与奉献。
  进入攀枝花城区的密地大桥头,有一个地质学家常隆庆的塑像。正是他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发现了攀枝花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当时,目睹积弱的中国,常隆庆认为必须要办工业、兴实业。为找到矿产资源,1934年~1940年的6年间,常隆庆6次深入攀西地区,在勘踏了攀西地区7个县之后,常隆庆等首先发现了这里的大铁矿。
  渴望终于铸就工业的力量。解放后,三线建设首次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知识人才、技术人才开始云集攀西并扎根攀枝花。当地一种有趣的现象是,百货店的售货员是山东人,收银员操着江西话,买烧酒的大爷则来自河南……而他们到这块土地的目的只有一个:振兴民族工业。
  沿着金沙江,攀枝花城跨江而建,一边是行政中心,一边是密集的攀钢厂区。住在清香坪的技术工人蒋师傅,40多岁了,90年代接父亲的班来到攀钢,今年他将去钒制品厂,7月份就将随着企业举家搬到西昌。“我们就是跟着企业走,跟着国家的建设走!”在攀枝花,像蒋师傅这样的父子工人不计其数。
  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数十万人的举家迁徙,也正是这种迁徙,让数代人的工业梦想在大山的深处铸就起了一个城市崛起的脊梁。

  钒钛之梦
  “攀枝花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攀枝花市发改委副主任罗启武直言,十二五期间,攀枝花经济将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钢铁经济向钒钛钢铁经济转变;二是由基础原材料基地向加工制造业基地转变。
  资源在攀枝花经济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当地钒钛磁铁矿十分丰富,目前已累计探明71.8亿吨。但同时,由于矿床的共生、伴生矿床多,也造成选冶难度大。钒钛磁铁矿中伴生着铁、钛、钒、铬、钴、镍、铂族和钪等多种金属元素。
  据四川省有色金属研究院选矿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云介绍,我国目前已攻克了高炉冶炼高钛型(钒)精矿的技术难题,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尾矿中,攻克了造钛(钛铁矿)的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高档钛白和镁还原海绵钛的生产。此外,从提钒后的炉渣中回收镓,从提钛后的氧化渣中回收钪的技术已经试验成功,不过目前仍无法运用到工业生产之中。
  据了解,尽管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分选出的铁精矿含钛高,冶炼难度大;而钛精矿中镁和钙的含量高,深加工利用的技术难度大。要充分实现铁、钛、钒分离和镓、钪、硫、钴的提取,加强高炉渣的综合利用,还面临着很多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目前,攀枝花市从事钛原料、钛制品生产的企业有50余家,形成了钛精矿、钛渣、钛白粉、纳米钛白、钛铁、四氯化钛、海绵钛、钛锭等系列产品。从事钒制品的生产企业有20余家,主要包括钒渣、钒氧化物、钒氮合金、钒铁、精钒等产品。
  此前的钢铁之城,如今要打造“钒钛之都”。近几年来,攀枝花工业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在经济转型中,最重要的是产业转型,特别是钒钛产业,将作为攀枝花市的支柱产业进行培养。
  根据综合规划,攀枝花市将打造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全流程产业链,在保持铁的利用率不降低的同时,使钛的利用率提高到65%以上;钒的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钴的利用率提高到14%以上,并实现对铬、镍、铜、镓的利用,使终端材料产品从原来的19种增加到27种以上。
  据悉,2010年,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园区已经完成产值134.38亿元。预计到2015年,钒钛产业将形成180亿元的产能,建成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全流程的钛工业基地。其他包括化工产业、有色电冶合金产业、钢铁机械制造产业、太阳光伏产业等在内,打造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的产业园区,同时将形成拥有10万居民的东部城市新区。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