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钛工业的发展历程

2011年04月21日 14:0 3545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一、概述
  钛是三大轻金属(铝、镁、钛)和最重要的稀有金属之一。
  钛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无磁性、无毒性、工作区宽、加工成形较好等许多特点,钛及其合金还有形状记忆、超弹、超导和储氢等特性。因此,钛是一种优质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重要的生物医用材料。
  钛及其合金不论在航空、航天、舰船、核能等高科技领域,还是在化工、冶金、汽车建筑等民用工业领域及食品、医疗、体育休闲等民用生活领域均有广泛的用途。钛常被称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由于钛对国防安全及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又被称为“战略金属”。
  钛产业是年轻的朝阳产业。钛元素虽发现于1795年,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登上工业舞台。从美国率先小批量生产海绵钛算起,世界钛产业仅有60年的发展历程。但钛资源丰富,可做大用之材。人类对深空和深海的探索方兴未艾,人类文明进步对钛材的需求日益高涨,钛工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钛产业是高技术产业。钛的冶炼和熔炼十分困难。目前,生产海绵钛的主要工艺是“镁法”,即以“富钛料”作为原料,通过氯化---精制---还原蒸馏---精整得到海绵钛,还要通过配套实施进行氯化镁电解,实现镁、氯闭路循环。这是一个复杂的冶金过程。钛加工生产及其应用也需要许多特殊的加工技术和专用设备。由于存在较高的技术、经济与环保三大门槛,世界钛工业仍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世界年产海绵钛约17万吨、钛材约13万吨。
  新中国钛工业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1954年开始起步的。55年来,我国钛工业大体经历了创业期(1964—1978年)、成长期(1979---2000年)、崛起期(2001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
  创业期15年,是钛工业从无到有的起步期,主要是确定了钛工业发展战略目标,开展了钛冶炼和加工技术实验研究、工业试验,实现多方面“零的突破”,填补了许多基本技术空白;在物资极端匮乏和“文革”剧烈动荡的年代里,广大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我国西部建成了海绵钛和钛材两大骨干生产厂,形成了较完整的研究---生产---应用钛工业体系。同时,打破国外封锁,为国家许多重点国防工程提供了急需的钛产品。创业期的海绵钛最高产量曾达到1224吨,钛材最高产量是508吨。
  成长期22年,是钛工业开拓市场生存,苦练内功打基础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主要是根据国建建设的需要和钛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针对市场小、销路不畅的情况,实行钛应用的“军转民,军民结合,以军养民”发展战略;成立“全国钛应用推广领导小组”,开展大规模的钛应用推广工作;行“以钛养钛”的免税政策,促进钛的推广,扩大钛的应用市场;国内企业开始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钛民营企业开始发展;研制开发了一大批钛合金,稳定和提高了钛生产技术,钛工业缓慢而稳定的发展。在这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海绵钛曾一度严重滞销,企业处境十分困难,海绵钛产量在308吨至2817吨之间波动。到2000年时,海绵钛和钛材年产量均仅为2000吨/年的水平。
  崛起期8年,是中国迈向世界钛工业大国的腾飞期。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钛市场迅速扩大,社会资本大量自发进入钛产业,老骨干钛企业积极扩产改造,新兴钛企业大量涌现;钛工业水平更显著提高;科研与生产均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钛产量连年大幅攀升,累创历史新高。8年内,海绵钛产量增长26倍,钛材产量增长13.8倍,成为同期世界上钛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2008年,我国海绵钛产量接近5万吨,钛材产量接近3万吨,成为世界海绵钛第一生产大国和钛材生产第三大国。
  银白色的钛是最富有21世纪时代特色的先进金属材料。钛工业的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我国成功的建立了较发达的钛工业,13万吨钛产品以应用到国防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为新中国的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钛工业成就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特别是我国稀有金属工业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60年重要工业成就之一,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全国钛工业战线十多万儿女献给伟大祖国60年华诞的厚礼。

[1][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