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钛工业的发展历程
2011年04月21日 14:0 3547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钛资讯
(八)企业改革改制,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近8年来,我国钛行业的国有骨干企业,如遵义钛业(2001年)、宝钢股份特钢分公司(2004年)、宝钛集团(2005年)、抚顺钛业(2006年)等先后转制为股份制企业,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并入中国铝业集团(2007年)。通过企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企业发展。遵义钛业海绵钛产量由1751吨增加到12864吨,增长了6倍;宝钛股份的钛材产量由1578吨增加到10770吨,增长了5倍,均成为世界级的大型钛企业。
西北与色金属研究院和中船重工725所在钛行业中的迅速发展,是研究院所体制改革的成功范例。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转变为科技型企业后,实现小产权改革,以股份作“激励工具”和“利益纽带”,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兴办钛产业,在短期内,其钛产品销售额超过10亿元。
(九)钛行业协会促进钛产业的发展
在全国钛应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基础上,经过近2年的筹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业分会(2007年改名为钛锆铪分会)于2002年成立了。钛业分会的成立,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吸引了国内100多家钛骨干企业和境外钛企业参加。钛业分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理事会、会员大会、技术交流会、应用推广会和展览会等,已成为钛企业信息交流、项目咨询、产业规划、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大平台、对我国钛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
钛业分会还与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全国钛与钛合金学术交流会执委会联手,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如2005年的西安钛科技周(包括西安国际钛会、全国钛学术交流会和钛展览会),2008年在洛阳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等,还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办“钛工业进展”,与宝钛集团联办“中国钛业”等刊物,对钛行业的科技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十)扩大对外开放,国家地位增强
近8年来,我国钛行业对外日益开放,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参观考察、学术会议、展览展销等多种渠道,加强与国外的技术与经济交流;二是骨干企业加强了对外资质的认证,为我国钛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共同开展认证,为我国钛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加强国家科技合作,共同开展钛合金新材料的研发或应用推广;四是大量引进国外的钛生产装备和技术;五是允许国外资本进入我国钛行业,出现了多个中外合资的钛企业;六是钛进出口贸易显著增加。2008年我国出口海绵钛6292吨,贸易额达6544万美元;出口钛材8570吨,贸易额达25173万美元;进口海绵钛1221吨,贸易额达1547万美元;进口钛加工材6387吨,贸易额达35005万美元;进出口总额为68269美元,成为钛领域的国际贸易大国。
2001年以来,我国同俄、日、美、英、德、法、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了多领域、多类型、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例如,海绵钛厂和相关设计院同乌克兰钛研究院开展海绵钛技术合作;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同英国R-R公司共同开展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材料)的应用研究合作(2007-2009年);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同德国的JG大学开展生物医用钛合金的开发与应用合作(2005-2007年),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开展“近β型医用钛合金研究”合作(2007-2009年)。这些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科技进步进步与经贸的发展。
通过近8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钛产业大国、钛消费大国、钛国际贸易大国和钛科技大国。当前,世界钛产业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已由“三大(美、俄、日)一小(中)”演变为“四强称雄”的局面。我国钛产业在世界的比重已由10年前的1%~2%上升到20%以上。2007年,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等单位的多年努力,我国争取到第十二届国际钛会的举办权。2011年,我国将在北京举办国际钛会,这是我国钛科技与产业实力的展现,也必然推动我国钛产业进一步走向国际,获得更大的发展,谱写我国钛产业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