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广西能源建设成就辉煌 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2011年04月28日 10:47 5346次浏览 来源: 国家统计局 分类: 节能减排
“十一五”时期,广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把节能降耗作为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能源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能源生产量创历史新高,能源结构明显优化,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前所未有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全区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同时,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山青水秀生态美”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广西靓丽的品牌。
一、能源建设成就巨大
“十一五”时期,广西能源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一批重大能源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能源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能源生产快速增长,能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大幅提高,成为了“西电东送”重要能源基地。
(一)电源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
“十一五”时期,广西加快电源建设步伐,水电开发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先后建成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标志性工程——龙滩电站、百色水利枢纽等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其中龙滩电站成为目前已投产发电的仅次于三峡电站的全国第二大水电站;在淘汰落后火力发电能力的同时,新建投产了钦州电厂、防城港电厂等超临界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能力明显增强,结构明显优化。全区境内发电装机容量由2005年的1101.7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2515万千瓦,增长1.28倍;新增发电设备容量1413.3万千瓦,是“十五”时期的3.93倍。其中,水电装机容量由2005年的608.5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1490万千瓦,增长1.45倍,新增发电设备容量881.5万千瓦,是“十五”时期的4.59倍;火力发电装机容量由2005年的493.1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1025万千瓦,增长1.08倍,新增发电设备容量531.9万千瓦,是“十五”时期的3.17倍。随着能源建设步伐的加快,电源结构继续优化,全区水火电装机容量结构由2005年的55.2∶44.8改变为2010年的59.2∶40.8,水电比重提高了4个百分点;火电结构中,发电效率高污染低的30万千瓦及以上大容量发电机组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40.2%上升到2010年的68.7%,结构调整步伐之快前所未有。防城港红沙核电站顺利开工,成为西部地区首座建设的核电站,填补了广西没有核电的空白,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广西电力供给能力,进一步优化广西的电力结构。
(二)大型油气供应基地建设成就令人瞩目,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进展迅速
2010年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厂建成投产,结束了西南地区没有大型炼油厂的历史,将彻底改变广西石油产品依靠区外供应的历史;中石化北海千万吨炼油异地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将使广西从“少油”省份一跃成为西南地区成品油供应基地。可再生能源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全国第一个封闭使用非粮车用燃料乙醇的省区,对全区节能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全区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35.5%(按总农户计算),比2005年提高7.4个百分点,居全国前茅;制糖工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大多数制糖企业榨季时期依靠蔗渣发电实现了电力自给;一些企业还实现利用沼气发电。2010年全区生物质能消费量达到300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1.26倍。广西依靠自身优势开发新能源,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广西“山青水秀生态美”的良好生态环境,使广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8%的全国领先水平,同时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对保障能源供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能源生产增速创改革开放以来新高,“西电东送”基地如期建成
初步统计,2010年全区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920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57.3%,“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9.5%,比“十五”高出1.6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2010年全区主要能源产品中,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大关达到1032亿千瓦时,“十一五”年均增长18.3%,比“十五”时期高9.2个百分点,年均增速亦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其中水电47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9.1%,火力发电56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7.6%,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分别高出16.1、1.8个百分点。龙滩电站建成投产之后,从2007年起广西再次成为电力净输出省份,2007-2010年累计净输出区外电力185.9亿千瓦时,扭转了广西“九五”、“十五”时期一直是电力净购入省份的状况并成为了“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2010年,广西原油加工量达到400万吨,“十一五”年均增速32.6%;煤炭生产努力克服资源不断枯竭的不利影响,产量达到743万吨,“十一五”年均增速为1.2%。全区能源结构得到明显优化,2010年水电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达到79.79%,比2005年提高了9.59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