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四个月暴涨200% 游资推波助澜

2011年05月16日 9:20 214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市场囤货成风导致有价无市 专家建议推出稀土期货
  2011年以来,各地游资纷纷开始进入市场对稀土原矿和成品进行囤积,稀土氧化物以及稀土精矿的价格涨幅均超过200%。
  原材料价格暴涨这一影响已经慢慢对稀土下游加工企业产生了影响,作为全国最大的钕铁硼加工生产企业,中科三环(000970)的困扰尤为突出。
  5月13日,有接近中科三环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经影响到了下游生产加工企业,这一影响将会体现在公司的毛利率中,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导致毛利率下降,目前,公司产品种类较多,所以暂时无法统计出对于毛利率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而且稀土氧化物和稀土精矿价格是2011年开始暴涨的,现在在公司报表中还没有体现,但这一变化将会慢慢的体现出来”。
  随后记者又问到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将如何应对原材料价格暴涨这一不利因素时,该人士表示,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够以产品涨价来应对,把价格压力抛到更下游去,同时拓展公司的产业链。“总之会有办法面对的,下游企业都会挺过去的。”该人士如是表示。

  原材料涨价直逼下游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从3月份开始,国内稀土价格进入了疯狂上涨阶段。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多数稀土产品的价格涨幅都超过了20%,其中涨幅较大的氧化镧达到了80%。中国稀土的贱卖2010年底还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不到半年的时间,稀土的价格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日前,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推动稀土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长期以来,稀土价格持续被压抑,一旦市场缺口打开,稀土价格上涨的空间即被拉大。价格上涨的幅度不仅包括前期被压抑的部分,同时包括在当前经济环境形势刺激下的价格上涨。同时,国家对整个产业链的调控没有理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链的脱节,为部分游资以及其他行业的进入者创造了加剧供求矛盾的机会。
  “目前稀土价格的波动性非常强,这种价格的不确定性恐会延续一段时间,因为稀土具备充足的应用市场,且其资源价值正在逐步体现,因此,后续市场价格或将持续上涨,只有行业调整产生一定的效果,价格才会在正常水平长期停驻,否则即使稀土价格在正常水平停留,时间也是短暂的。”苑志斌表示。
  如今稀土价格的增长已经导致了很多企业不敢接长期订单,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某分会秘书长刘爱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原材料如此疯涨的情况下,陶瓷色釉料行业的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囤货并不明智
  有分析师预计,行业洗牌是未来稀土产业发展不可绕过的过程。长期以来,稀土贱卖导致下游行业资源利用率极低,下游企业规模分散,技术参差不齐,环保问题突出,一旦上游资源紧缩,价格上扬,下游行业的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对中小企业的挑战更甚。
  从国家层面看,稀土行业的调控方式也正是通过培育大型的,具备技术、环保优势的企业引导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在不断的市场调控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将会充分体现。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做才能占得先机呢?有市场人士指出,市场的不确定性不会一直持续,目前资源成本确实难以估量,下游企业不应盲目跟风,在市场不确定性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囤货不是明智之举,“竭泽而渔”之计肯定难以长远。
  “若自身条件良好,在市场情况持续不明朗的形势下,降低投资风险,控制产能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可以更多地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若自身经营无以为继,选择合作伙伴,重新调整发展方向或是较为可行的方法。
  同时,向上游企业借力,下游企业联合作战是渡过危机的良好举措。”上述人士如是表示。“目前,有这样的情况,在对政策更多期待中,越来越多的资金加入到炒作稀土中。”
  曾有包头稀土企业联合会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近期许多稀土行业之外的公司高价收购炒作,使得稀土产品价格大幅飞涨,也有不少业内生产稀土产品的企业也把产品压在库内等涨价。不过上述内部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尽管价格高,但市场成交量并不大,因为生产商及贸易商囤货,造成大量稀土产品均压在仓库中,市场流通很少的不正常局面,成交量明显下降。
  刘爱林还表示过,稀土价格二三天就涨一次,给色釉料企业在报价上造成很大困扰。“目前已通过协会与各地稀土行业协会进行沟通,希望稀土供应价格稳定。”同时他还表示,中国稀土应该推出期货市场,维护价格稳定。(证券日报 )

[1] [2][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