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资源全球配置和外交重点

2011年05月18日 10:2 737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战略资源(本文指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指在国家某个阶段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计民生、军事安全、核心利益有着重大影响和作用的主力性、紧缺性、优势性矿产资源。如当代关系到中国国家工业化命脉的油气、煤炭、铁矿石、铀、钚、稀土、钨等重要资源。一个主权国家只有握牢稳定、安全、经济的战略资源,才能确保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不受制于人。

  中国战略资源的全球配置形势
  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矿业国,拥有的部分战略资源从总量上看居于世界前列,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全球第53位。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只有1/3完全保证供应,另1/3基本保证供应,还有1/3不能保证供应。尤其是油、铁、锰、钾盐等大宗矿产的战略储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2009年石油对外依存度51.3%,已突破工业国家公认的50%“能源安全预警线”。全球对石油等能源资源需求的增加导致油、气、煤的消费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世纪开元10年的全球油、气、煤平均价格比上世纪末10年的均价分别上涨了169%、87%、37%。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随着石油等资源开发成本的提高,原油价格将继续攀升,到2020年将达100—108美元/桶,2030将达115—124美元/桶;2007—2035年间油、气、煤消费量的年均增幅分别为0.9%、1.3%、1.6%。2009年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2%,世纪开元10年内铁矿石消费增长了3.5倍,进口均价增长了3倍。中国战略资源供需形势严峻,国内一些大宗战略资源品位差、丰度低,后备储量少,供需矛盾尖锐。而“世界工厂”又是典型的主力性资源消耗型产业经济,因此在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的同时,积极寻求和建立稳定的矿产资源海外供应基地,就成为维护战略资源供应安全、完成世界制造业的时代责任、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世纪之交,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国战略。如今在“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战略框架下,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鼓励和扶持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实现战略资源全球优化配置,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我国资源型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2010年1—10月份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投资高达246亿美元,在全球油气并购交易中所占比例高达20%,比两年前增长近五倍。中石化继2009年成功收购ADDAX在尼日利亚15个区块后,2010年又斥资131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油砂项目和巴西石油公司部分股权。中海油投资58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德州的页岩气项目权益等。中石油也在非洲、南美和南亚等地区完成了规模可观的几手收购。
  2007年至今,我国企业境外非油气类战略资源勘查、开采及并购等投资项目800余例,分布在70多个国家,涉及金额500多亿美元。从项目数量上看,中国企业国际投资最热门的目标矿种是铜、铁和黄金、铅锌、铝、镍、铀、煤和钾盐、宝石等;从项目金额上看,投资以铁矿(占全部投资金额的近50%)、铜矿(20%)、金矿(8%)、铝和铅锌(3%)、煤炭(5%)为首,其次是铀矿、钾盐、宝石等;从项目地区上看,依次是澳大利亚(200多亿美元,占境外总投资金额的45%),中南美洲(100亿美元, 16%),亚洲(80亿美元, 13%),非洲(70亿美元,12%),欧洲和北美洲(11%)。
  中国资源型企业在成矿有利、潜力较大的国家,自主或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拥有了一批矿业权。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中国企业从国有控股公司到私营企业,从矿业企业到专业投资集团等,其融资渠道非常广泛。其中并购以中国铝业、中国五矿、中国黄金、中钢、武钢、鞍钢、中国神华、中金岭南、金川集团、湖南华菱等上市公司为主。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方式更加成熟多样,不论是并购还是开发投资都较为活跃。经过多年国际化经营实践,积累了很多“走出去”的发展经验,增强了对境外重点资源国投资环境的了解,培养出了一些熟悉和掌握全球运作规则的人才,拉动了国内物资出口等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中国走出去参与战略资源全球配置的实践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国际配置水平还比较低。主要问题在于:国内,国家缺乏科学的海外资源战略部署和对企业提供有效外部服务的保障体系;国外,企业在实行资源全球配置过程中,面临来自资源国从政府、企业、民众到媒体的各种压力,面临实力雄厚的日本、印度等资源需求国企业强烈的竞争威胁。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