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资源全球配置和外交重点
2011年05月18日 10:2 7381次浏览 来源: 人民网 分类: 钨
现阶段中国资源外交重点
当今世界,资源外交是一国充分保护本国利益的重要手段。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必然带动对海外资源的需求,这也是所有工业化国家曾走过的道路。但西方社会却指责 “中国制造”引发全球资源涨价,并将中国全球配置资源的商业努力视为“敌意性”战略扩张,鼓吹这是“打进”美国资源“后院”的“中国威胁”。事实上,早在1939年,美国就将确保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持续、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战略资源供应作为美国的资源外交核心,并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战略资源全球配置系统。我国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将“资源外交”正式提上国家外交部门的议事日程。十多年来,中国的资源外交通过不断建立和拓展与资源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与资源国的战略性同盟,正在形成有利于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综合环境。
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建立国家能源安全和全球配置机制。在中国的资源外交中,能源外交开展得最早,能源配置形势也最严峻。因此,必须在能源外交和“走出去”战略的双重推动下,努力形成中国石油供应多方式输送渠道、多样化保障领域和多元化供应来源的全球配置机制。中东是中国石油进口的第一源地(占总量50%),第二是中亚和俄罗斯,第三是亚太和南美地区。为保证石油安全供应,中国应根据形势调整、优化、确定重点资源国和地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油气供应国和消费国之间的战略盟友关系。确定中东、中亚、西北非、南美、亚太、俄罗斯等六个石油配置和能源外交重点战略区。加强常规石油贸易,参与克拉地峡双向航道开凿项目,加强中哈、中俄等管道常规高层沟通机制,确保石油运送通道(海运、铁路、管道、汽运)安全、稳定运行。充分发挥中国能源的整体优势和比较优势,在油气、煤炭、新能源等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强中美两个能源消费大国在文化、金融、技术、军事等方面的多层次交流,增进彼此理解、扩大共同利益范围,维护两国能源安全,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开展资源外交合作,建立规范完善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必然带动中国海外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大。随着资源外交的深化,难以避免地会带动各种复杂的战略与安全互动,这就要求中国建立与全球资源安全相适应、与可利用资源相配合的国际资源贸易体系。通过建立国内资源多元化发展的供应体系和国外资源以市场采购与直接开发相结合的多渠道供应体系,推动建立清洁、安全、经济、可靠的国家战略资源配置机制。虽然战略资源贸易的背后都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战略背景,但只要全球化进程不被逆转,自由贸易依然是世界经济的主导潮流。
建立资源消费国和出口国之间的正常供应和双赢合作机制,建立与资源国的感情沟通机制,是实现战略资源多元化国际配置机制的重要纽带。中国的非油气矿产资源外交起步较晚,铝土、铁矿石等多种矿产品在国际矿业中的话语权很小,对国际市场影响力有限,要充分研究、积极参与、扩大合作,逐步增强话语能力和定价权。要高度重视全球配置过程中的舆论环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防止过早成为舆论焦点,要注重适当、有序地引导舆论导向,消除可能的敌意或担忧,同时针对与资源国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吸收国外企业文化的积极方面,确保并购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技术创新,建立战略资源保护和储备机制。中国的资源出口一直以原料型产品为主,既没有体现应有的技术价值,也不利于资源保护。邓小平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充分表明中国稀土的战略地位。一直以来我们对稀土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技术创新不足,没有发挥稀土在资源外交中的作用。根据美国地质部门的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稀土储藏量为9.9亿吨,其中中国占37%,美国占12.86%,俄罗斯独联体占19.5%。去年全球稀土产量的97%来自中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稀土市场的主源地。但由于国内对稀土的开发无度、生产无序、恶性竞争等,使稀土生产陷入混乱局面,致使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痛失定价权。20多年来,美国、欧洲、日本、韩国采取逢低吸纳、逢高打压的策略,从中国进口了大量廉价稀土,其中大部分都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去年10月,中国决定依据WTO规则对稀土出口比例进行重新配制,引发西方轩然大波,日本、美国、德国等纷纷指责中国。实质上,中国的做法只是一个主权国家在环境恶化和经济损害梦魇后的正当反应。
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战略物资储备制度。美国1939年制定的《战略物资储备法》对本国的石油、煤炭、稀土等只探不采,储备长期从国外低价购买。日本1972年建立石油储备制度,1983年又建立稀有金属储备制度和基地,稀土的储备量可用20年。
基于贸易权利对等原则,中国在对战略性资源充分遴选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国际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排序,进行科学的出口配比,对不可再生、脆弱性及供给性极强的稀土等战略性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储备,有利于维护全球资源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对我国紧缺的如石油、富铁矿、钾盐、金刚石等在国外富集资源,应尽快尽多获取;对一些目前虽不急缺、但国内保证程度不高的战略资源,应适时逢机开发和储备。这也是中国今后资源外交工作的重点。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