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钱荒、民工荒与友情伤痕
2011年06月17日 9:49 1355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时报 分类: 其他舆情 作者: 孙勇
孙勇
有20年交情的两个老朋友,因为彼此间发生了债务逾期未还的借贷问题,差点闹得友情彻底破裂。这是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真人真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位被我称为张哥,一位被我称为陈哥,他们都是我的高中同学兼老乡。目前,陈哥是深圳一家小规模加工企业的老板,张哥则是一家驻深外资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
2008年之前,陈哥的事业可谓顺风顺水。金融危机爆发后,陈哥工厂的生意急转直下,订单急剧减少,大批工人辞职。2009年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回暖,来自海外的订单增多,陈哥的生意又有了起色。
2010年4月,陈哥幸运地接到一个大订单,如果顺利搞掂,就可净赚几十万元。孰料陈哥举全厂之力通过加班加点完成产品交付后,却和收货方发生商务摩擦继而打起了官司。由于巨额应收账款迟迟不能到位,陈哥的资金链告急,麾下所剩不多的工人越发流失。彼时,陈哥从银行借贷无门,对民间的高利贷又吃不消,只好求助于各方亲戚朋友。张哥很干脆地借给陈哥10万元。
按照陈哥对张哥的口头承诺,这笔钱快则10天,慢则1个月就会归还。没想到,还钱的日期一拖再拖,直到1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兑现。期间,张哥要买房子,便数次暗示陈哥尽快还钱。陈哥以各种理由一再拖延,最后索性连张哥的电话也不接。两人的关系由此降至冰点。据了解,陈哥至今还未打完官司,名下资金数百万元被冻结。一年来,陈哥的工厂人心惶惶,每天都有工人辞职;债主纷纷上门讨钱,陈哥疲于应付,索性换了手机号码,当起了躲债的“游击队长”。
陈哥的故事,是当下中国中小企业在“钱荒”和“民工荒”的冲击下艰难图存一个缩影。这些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不高,凭借廉价劳动力和产品的低价格优势,从“人口红利”中分享一杯羹。经济大环境向好的时候,这类中小企业尚能办得风生水起,以陈哥为例,在需求火爆、生意鼎盛的2007年,他的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元,麾下员工有300多人。然而,一旦宏观经济不景气或出现意外事件,这类中小企业便生存堪忧,甚至随时有可能关张,陈哥目前的窘境,就是一个明证。
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7年,是中国民营中小企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我的几个当小企业老板的同学或朋友,都是在此期间发迹。这些同学或朋友首先是到沿海城市打工,学技术,学管理,积累营销经验,凭借打拼或机遇掘得人生“第一桶金”,然后自办工厂当老板。而他们开始当老板的年份,都是在2000年前后,那时,他们虽然手头有一些积蓄,但用来办厂还不够,于是,他们就向亲友、同学、熟人借钱,最终把工厂办了起来。那时招工也很容易,开出1000元左右的月薪,就能从老家呼啦啦招来一大帮工人。这种以乡情与“熟人经济”为依托的融资与招工方式,成就了我多位同学、朋友的“老板梦”和“发财梦”。
然而,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壮大、老百姓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及“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小老板们这种借力乡情和“熟人经济”发展的老路子逐渐行不通。首先,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中小企业融资的额度往往较大,动辄以几十万、几百万元计,这和当年小老板们白手起家办工厂只需借几万元、十几万元不可同日而语,而这10多年来,老百姓(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收入增长缓慢,手中余钱不多。其次,物价高涨和财经知识普及,使得老百姓(尤其是城市中的)的理财意识觉醒,他们更愿意将手中的闲钱用于投资房产、股票、黄金等有较大升值潜力的资产,或者放高利贷,而不愿意借给熟人,因为借给熟人带来的物质回报相对较少(熟人在还钱时,通常是设一个饭局或送一些礼物作为感谢)。第三,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青壮年劳动力因短缺而变得抢手,以“人情价”(这是一种暗含折扣、弹性较小、更有利于资方的用工价格)为纽带的老乡帮衬式用工关系自然难以为继。
2009年以后,我的同学或朋友中的小老板们,都几乎陷入了事业的低谷。这两年,我们在深圳的同学会开得少了,同学中的小老板们抢着买单的情形也没有以前那样热烈。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中的几位加工企业老板经常向我抱怨:厂里缺工严重,加薪也招聘不到工人,好不容易搞一个订单,却没有足够的工人去干活。我回答:这说明你们给工人加薪的力度还不够。他们苦笑:现在加工行业竞争厉害,产品互相杀价,利润微薄,而厂房租金、水电、原材料都在涨价,工人薪资涨幅如果超过35%,厂子就无法撑下去了。他们也有给产品升级的念头,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何来?银行不给贷款,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借民间高利贷,或者厚着脸皮向亲友和同学求援。如果说,10年前他们向同学借钱办厂的结局是皆大欢喜,那么,最近两年他们向同学借钱的结果,都是闹得不大愉快。陈哥和张哥之间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略显极端的案例。
本周,央行又一次提高准备金率,信贷紧缩的局面进一步加剧,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缺钱”的呼声也随之高涨。与此同时,银监会出台的鼓励银行信贷扶持中小企业的新文件,正在被各方热议,不知何时才能真正落实为关爱中小企业的实际行动。当此之际,我深切地同情那些为中国GDP、税收和就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小企业,也更加惦念我的那些在“钱荒”和“民工荒”中夹缝求生的当小老板的同学们。希望从今年开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能够切实得到舒缓;更希望那些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主们,能够拿出告别家族经营模式和产业链低端位置的决心和勇气,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将自身进化成银行和打工族追捧的非苦力型企业或朝阳企业。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和张哥通了一次电话,他告诉我:近日,陈哥携夫人主动到他家登门“谢罪”,解释了自己躲债的苦衷,得到了他的谅解;双方的心结已经解开,友情的伤痕有望弥合。这是一个好消息。我想,以此事为警示,我的那些当小老板的同学们,应该会逐步摒弃以乡情和“熟人经济”为依托的企业经营模式了,这种转变,小而言之,是为呵护友情建立了防护墙,大而言之,是传统经营理念的现代化转型。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国家信贷政策的科学引导,离不开商业银行的积极作为。保护友情不受伤害有很多方式,取代“熟人经济”的银行信贷也是其中的一种,这个判断你信吗?我信!
责任编辑:张学超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