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车:扩张很疯狂 服务很抓狂
2011年06月27日 13:14 1452次浏览 来源: 北京晨报 分类: 其他舆情
“本来租的是帕萨特领域,结果一嗨租车送来的却是别克GL8,临下车,负责代驾的司机还留下手机号,称下次租车可直接找他。”一次租车经历让身为律师的黎学宁备感愤怒和纳闷,“车辆型号可以随便更换?租车司机不是租车公司的?一旦出意外,责任谁来承担?”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考虑租车出行,租车行业似乎一步踏入了“春天”。目前的中国租车行业就像是2006年的经济型酒店,未来两三年这个行业将迎来爆炸性增长。然而在业务飞涨的背后却是企业管理的不足、监管的漏洞、可能隐藏着的给消费者带来的隐患以及政策风险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致命打击。
大资金进场 服务难保证
“进了门店发现很乱,当客人问服务条款时,前台理直气壮地称不知道。等到了提车时间,却以车加油去了为由迟迟不来。”盛大汽车传媒总裁杨学涛在微博上抱怨。而一嗨租车的创始人章瑞平却回应称,“现在还不能期望一嗨能做到海底捞的境界。”
近两年租车行业发展飞快,而自从几大租车公司获得融资后,如联想12亿元控股神州租车、一嗨租车获得约6.5亿元投资、至尊租车获得约3.9亿元投资,扩张速度更加疯狂。
一嗨租车在2010年8月的资料中宣称自有车辆和加盟车辆总共约7000辆,虽仅仅成立4年时间,全国门店已迅速攀升至百家,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有车辆仅约4000辆,另外3000辆可能为加盟车的规模。对此,章瑞平曾表示:“加盟商主要是在一些公司铺不到的区域,我们和当地的合作伙伴联合提供车辆,起到调剂的作用。”
但北京晨报记者发现,车型与预订不符、租车公司司机迟到、客户服务混乱等问题在一嗨租车等国内第一梯队的租车公司中频频出现,这不仅是由于一些租车企业对加盟商管控存在漏洞,更主要的是公司片面追求规模发展,导致服务脱节、欠缺规范。
“代驾”改“带驾” 伪装合法化
在租车时提供司机驾驶服务被称为代驾业务,然而在法律上,租车公司能否开展代驾业务目前仍是一个问号。在今年“3·15”后,神州租车等公司不得不停掉代驾业务后,一嗨租车却仍在“冒险”,并将“代驾”二字改为“带驾”,以求将其合法化。据悉,租车代驾的利润是普通租车的数倍。
“从朝阳区百子湾到机场,打出租车是70多元,但如果是选择租车,如车型是帕萨特领域的话,费用则高达275元。”黎学宁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打预约电话后,租车公司一般称先算价钱,之后再打回电话报价,但消费者对报价依据却不清楚。”
神州租车执行副总裁姚军红曾透露,企业从代驾租车服务中得到的收入比自驾租车要高出3至4倍。但北京、上海、重庆、杭州等14个城市对汽车租赁行业的业务范畴作出了明确规定,即“汽车租赁经营者不得以提供驾驶服务等方式从事或变相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若从事代驾业务,需取得相关许可,但目前还没有一家汽车租赁企业获得此类资格证。
对此,神州租车等在被曝光涉嫌违规后,停止了利润丰厚的代驾业务,但一嗨租车却因为这部分业务占比较重,只宣布取消面向个人的租车代驾业务,代驾业务只面向公司商用。“但预约代驾时只需随口报一个公司的名称,一嗨租车并不需要租车人提供证明,表明个人代驾业务他们仍在进行。”黎学宁透露。
法律未明确 企业缺监管
实际上,如今市场上对租车代驾的需求越来越多,面对这块利润丰厚又盘子很大的“蛋糕”,一些租车企业甘愿冒险。但记者发现,一些租车企业在开展租车代驾业务时,存在管理疏忽,这可能给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埋下隐患。
租车公司自身管理十分不规范。黎学宁就指出,5月在广州选择一嗨租车时,不仅在未进行通知的情况下临时更改了车型,负责代驾的司机还主动留下电话号码,称下次租车直接找他能优惠。
“虽然有代驾的需求,但是租车公司并未告知其司机的资质、租车人的安全保障、支出费用明细等内容,这给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较大隐患,又干扰了行业秩序和合法企业的生存环境。”黎学宁指出,“市场需求和是否合法是两回事,一方面目前企业缺乏监管和自律,另一方面国家法律应更加明确,确定是将租车代驾业务合法化还是将其取缔。”
对此,一位租车行业业内人士呼吁:“我国汽车租赁行业从无到有已经度过了20个年头,老的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汽车租赁行业。”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调研,2010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总规模达182亿元左右,过去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达31%,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380亿元左右,2010年至2014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20.2%。
晨报记者 孙雨
责任编辑:张学超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