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减排费用有望由发达国家部分补偿
2009年07月21日 9:13 4341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节能减排 作者: 赵忆宁
7月21日消息 每年出版一本具有新意且内容完全不同的报告,其知识输入与输出的能力令人惊叹。即将出版的《2009世界能源展望》框架包揽四项重要内容:气候变化-后京都协议框架;全球天然气供应展望;东南亚能源展望;金融危机对能源投资展望。
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又透露,今年11月召开的一项国际会议上,有望达成一项协议:未来世界减排指标将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承担,但所用费用主要由发达国家支付。“具体的资金转移比例,我会在11月份到北京再告诉你。”他说。
在竞争上等同于战争的石油短缺时代,知识与信息是稀缺资源,而法提赫是那个掌握能源权威信息的风头人物,也是各个国家政要的座上宾。几乎OECD国家总理府都有他传播知识与信息的记录。
他工作节奏神速,一天跑六个地方作讲演,晚上,他又出现在办公室了。2000年本报记者第一次在巴黎见到法提赫博士时,不算很大的办公室聚集了4-5个人,他在白板上正在画图表——当然,其视觉效果与《世界能源展望》有很大差距,后者图表的精美制作全部出自专业图形设计师之手。
法提赫1958年出生在土耳其安卡拉,拥有维也纳科技大学的能源经济博士学位,于1995年加入国际能源署,在此之前,他曾经在位于维也纳的欧佩克(OPEC)书记处工作过六年。所以他还负责组织协调欧佩克与国际能源署的年度高层会议。
法提赫对油价的观察一向独到而有前瞻。在2006年初国际油价徘徊在低位时,他率先预言国际能源价格即将有大幅上涨,半年后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大关;而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11月底,他又断言,油价暂时的下滑并非低油价时代的开始,又在半年多之后,油价回复到60美元之上。
发达国家应首先对减排做出表率
《21世纪》:10多年来你主持撰写《世界能源报告》。即将出版的《2009世界能源展望》,关于气候变化的后京都协议框架作为第一章节,是否透露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观点?
法提赫:气候变化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问题,无论石油生产大国,还是石油消费大国,无论是富裕国家,还是贫困国家,它和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能源问题又是气候变化的首要问题,例如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所以,首先我们必须更加高效利用能源;其次,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第三,应该更加广泛地使用核能;第四,通过更加正确、清洁的方式使用包括煤在内的化石能源。所有的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应当一起做出一些决议,今年将召开哥本哈根会议,我希望一些世界大国,如美国、欧盟国家、中国、日本等共同达成一些协议。
在我们的《世界能源展望》中,阐述了这些国家应当做些什么来保持可持续发展,回答了这需要有多大花费,以及谁来承担这些花费等等。
《21世纪》:非常有意义,我相信人们期待着阅读这个报告。年底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否可以达成一致的协议?世界是如何期待中国的表现?如果中国不承诺减排目标,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法提赫:虽然我们都有很好的期望,但是我们也非常清楚,要达成一致协议是很困难的。虽然说2007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也要看看历史,许多OECD国家,如美国、日本的经济发展都是依靠消耗大量能源而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现在不能仅仅简单要求发展中国家进行减排。发达国家应当首先在减排方面做出表率。
当然,中国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所以,哥本哈根会议成功与否首先要看最终达成的协议里是否有中国的参与,任何没有中国参与其中的协议都没有意义。OECD国家正在积极地促成中国加入减排协议当中。
《21世纪》:国际社会言论称,中国不需要与发达国家采取一样的行动——2050年减排80%,那么中国的目标到底应该是多少才是人们心中的底线?
法提赫: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例如农业是中国的主要产业,其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中国应当实行相关政策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如果中国使用更多的高效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那么中国的石油进口将大大减少,这也将大大提高能源安全性。当然,也能让中国节省大量资金购买石油。
如果让我预测中国减排目标的话,我认为中国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于自身的目标,以保证未来几十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