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记录)熊丙奇:从“生源大战”看高考招生
2011年07月15日 9:40 2637次浏览 来源: 人民网舆情频道 分类: 舆情综述
|
主题:从“生源大战”看高考招生
访谈时间:2011年7月13日(周三) 9:30
嘉宾: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主持人:
胡江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舆情背景:
7月1日,复旦大学在其官方招生网站上发声明称,发现有学校假冒复旦大学骗学生改志愿,并宣布这一学校很可能来自上海西南片某理工类高校。次日,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在官方微博上否认欺骗考生修改志愿,并称“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我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而此前,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冯玮教授已连发多条微博,抨击北大、清华两校在招生时,“绑架”优质生源。
有舆论指出,高校若无法在招考环节突破惯有的人才选拔思路,在评价考生时无法完成从“高分”到“高能”的转变,那么培养创新型人才就会陷于空谈,而大学也无法满足公众对于教改的期待。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谈的话题是高考招生的生源抢夺,邀请到得嘉宾是熊丙奇先生!熊先生先和网友打个招呼吧!
熊丙奇: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探讨高考招生问题!
主持人:7月1日,复旦大学在其官方招生网站和微博上发表公开声明,称本市西南片某理工类大学在云南、广东等地冒充复旦大学的招生老师,骗学生改志愿。7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在其官方微博上否认欺骗考生修改志愿,并称“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我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求其法律责任的权利”。随后两校在新浪微博上隔空对骂,引发大量网友围观,截止7月4日,共有67万多条相关微博。
教育部在今年高考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这是自2008年以来第三年出现报名人数的较大幅度下降。请问熊教授,这是不是高考生源争夺加剧的社会原因?
熊丙奇:高考报名人数下降,确实会加剧生源竞争,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其影响不一样。总体看来,生源数量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高职高专和民办本科、独立院校,因为生源减少,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规模,从而影响学校的生存。而目前内地名校的生源竞争,主要集中在质量竞争方面,这与目前的生源减少无关,而与优质生源流失有关。
主持人:请问熊老师,名校都得靠承诺录取优惠政策乃至诋毁其他高校等手段“抢生源”,对生源有如此强烈的危机感,那么普通高校和民办大学的出路在哪?
熊丙奇:目前名校的“抢生源”竞争,可能反映的还不是危机感,他们的“抢生源”行为,更多出于招生政绩考虑,良性的抢生源,关注的不应是招生、录取环节,而应该是用自身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吸引生源。这是我国内地大学与境外大学很不相同的地方。对于普通高校和民办大学来说,他们的出路,也只有是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服务。但他们和名校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这就是缺乏办学自主权,不能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学科、专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他们相对名校来说,还有一个劣势,就是没有平等竞争的环境,在目前的招生中,他们是安排在最后的批次进行招生的。
主持人:“头顶两座大山,后有追兵咬尾,外有境外虎狼。”这个形象的比喻,出自某名牌高校校领导在学校内部会议上对学校招生形势的总结。有人说走进学校的人很优秀不算什么,从学校走出去的人都很优秀,这才是一所好大学的标准。为何高校花如此大心思在高分生源上?是否反映出了我们高校太多依赖“状元们”撑门面,而相对缺乏把普通学生培养成才的自信和机制?
熊丙奇:我国大学现在还没有真正按教育规律办学,校长不是教育家,教育行政化的问题十分严重,目前大学看重高分生源,以及用“状元”来撑门面,就是行政化的表现。要让我国大学真正重视教育教学,必须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然,我国大学的抢生源就会停留在低层次。
主持人:近年来,国外大学尤其是港澳大学在内地的招生是不是加剧了优质生源的紧张局面?今年北京三名文科状元(分数相同)均选择就读香港大学,应该引发内地高校的什么样的思考?
熊丙奇:“状元”放弃内地高校选择港校,已经不是新闻。从2007年起,我国教育部门出台规定,要求港校招生必须在内地高校提前批前结束,其用意据称是为了避免考生同时拿到内地高校录取通知书和港校录取通知书,导致教育资源闲置,但根本原因众所皆知。可是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港校和国外大学的热情不减反增,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的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20%递增。这与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节节减少形成鲜明对照。
值得注意的是,港校和国外大学在内地招生,完全不同于内地高校,他们不玩“预录取”,也不玩“承诺录取”、“录取优惠”,而是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或SAT成绩等),结合学校的面试考查综合评价考生,然后发给考生录取通知书,学生们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再根据录取学校、专业、提供的奖学金选择是否确认。这就完全是以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抢生源”,学校赢得理直气壮。
反观内地高校,近期上演的“抢生源”,完全就是闹剧学校在录取这个环节上大做文章,有的承诺预录取,有的允诺考生报考本校可实行加分优惠进行专业录取,更可笑的是,用“预录取”手段,千方百计防止学生再去填报其他学校志愿,这与港校和国外大学发给学生录取通知书,还让学生可以拿到其他学校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是多么不同。港校和国外大学对自己的教育质量和吸引力是多么自信。
内地大学的这种境界,当然与内地的高招制度有关,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中,一名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而被大学录取之后,学生的学籍也就与大学绑定,转专业都难,更难转学。因此内地大学关心的就是招生环节,把学生招到手之后,能给这些学生怎样的教育却很少关注。由此,内地高校在教育质量和服务没有差别,只能“比拼”自己的招生政策和玩手段,在面对港校和国外大学的质量竞争时,就变得不堪一击。事实表明,要提高内地大学的竞争力,必须开放教育竞争,让内地高校有生存的压力和质量意识。笔者建议,我国教育部门不但应该允许考生可同时获得内地高校和港校的录取通知书,还有必要引进海外大学直接到内地办分校,自主招生,并由此建立起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招生体系,这样,才会有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在内地高校中形成。这才是提高大学办学质量的正道。
主持人:在激烈争夺生源的当前,其实还是有近30%的考生上不了大学,加上弃考生,高中生上不了大学的比例仍然不低。如何解决高校生源紧张和相当部分高中生上不了大学的结构性矛盾?
熊丙奇: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开放教育,让各类教育能够平等竞争、多元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过去10年的发展,虽然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30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2%,但由于教育整体还实行等级制,录取中有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学校有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等级别,使得社会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最高等级”的教育上,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再怎么发展,也难以给学生更充分的选择,因此,必须打破教育的等级制。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本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熊老师!网友们再见!
熊丙奇:谢谢主持人!网友们再见!
责任编辑:张学超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