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紫金:溃坝后的存废悬疑

2011年07月29日 12:9 82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贵金属

  银岩锡矿存废疑惑
  “银岩锡矿如果还想继续开下去,估计很难了。”7月19日上午,就在银岩锡矿尾矿库溃坝案开庭的当天,信宜市委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不过,他 同时表示,“目前,市委、市政府对此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表态。就算要继续开下去,因为出了这次事故,村民的工作将会很难做。”
  “我估计没个七八年,信宜紫金想要复产是不可能的了。”这位官员称,“不管你再怎么整改,怎么做出承诺,当地村民会允许紫金将那个决口的尾矿库再重新建立起来吗?估计就是换家企业来做,恐怕也不行。”
  对于信宜紫金撤出之后,当地或将爆发私挖乱采的疑虑,这位官员表示政府对此并不担心。他坦承,银岩锡矿并不是一个好矿,开采难度大,含锡量低,紫金拥有较为先进的选矿技术,除了紫金矿业,对别人来说,“几乎是一个废矿”。
  这位官员跟记者抱怨,他们跟紫金矿业一直沟通不畅,他认为,溃坝事件发生后,紫金矿业并未及时采取救助措施。
  这样的说法让紫金矿业感到有些冤,驻守信宜紫金的员工告诉记者,“刚出事那几天,村民情绪相当激动,他们甚至见了说普通话的人就打。”
  实际上,溃坝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也就是2010年9月22日,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总裁罗映南和董事会秘书郑于强就赶到了信宜灾区,与先期到达的集团公司副总裁李四德和紫金西南公司董事长李晓明等会合,共同配合地方政府的救灾工作。
  2010年9月24日,信宜紫金捐款100万元用于救灾工作,11月12日,再次向钱排镇灾区人民慰问捐助了50万元;同时积极配合钱排镇政府修复碎石场和进矿公路,为灾区重建提供所需的石料。
  就在灾后的第二个月,紫金矿业集团公司和信宜紫金通过加强与信宜市政府领导及各部门的协调,积极做好灾后捐助、预赔付等相关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信宜市政府联系,积极构建与信宜市各级部门的信息沟通。
  在此期间,紫金矿业建议,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向因受尾矿库溃坝影响的钱排镇受灾灾区拨付部分预赔款,但信宜市政府以企业预赔款未明确赔付项目及对象为由,使之未能得到落实。
  2010年12月26日,紫金矿业集团董事会决定,捐赠5000万元帮助银岩锡矿矿区下游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也明确表明了对“9·21”事件的态度,即尊重广东省委、省政府事故调查组的意见。
  信宜紫金也表示,将依法、依规承担责任。随后也与茂名市和信宜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沟通,提出建议民事诉讼由政府统筹、双方协商调解、争取庭外处理民事赔偿问题。
  不过,信宜紫金的人士介绍,他们的上述意见,并未得到官方的正面回应。
  信宜紫金是当年信宜市政府招商引资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旗下的银岩锡矿曾被作为信宜市“十大工业建设项目”和“八大特色龙头企业”之一。可眼下,信宜紫金在当地的生存状态正在发生改变。
  业内人士对银岩锡矿的前景十分担忧。其实,通过强化更加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加强管理,这个矿应该且可以继续开下去。作为全国第三大锡矿,一旦全面开发, 对我国锡资源的供需将意义深远。我国是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从我国的资源战略考虑,显然是利大于弊的。如果就此关停了,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个 好消息。如果真是这样,这种处理方式未免过于简单。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新发现的锡矿山还很少,在锡资源实质性增加以前,锡的供给将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状况,据估算,世界锡资源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将缩短至 30年。尽管我国的锡资源储量居世界之首,但从目前有色金属的开采、消耗情况看,锡在十大有色金属中是最紧缺的品种。显然,业者的担心不无道理。
  据了解,紫金矿业在2005年1月收购宝源矿业和信宜市东坑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后,就一直忙于矿山的基础建设;到2009年,银岩锡矿才开始试生产。2010年前5个月,该矿日处理量在2000吨左右,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据信宜紫金驻守人员介绍,银岩锡矿发生尾矿库溃坝时,尚在试产期间,并无任何收益,因此事故发生后,紫金矿业曾宣布“卖矿偿债”,所有资产优先用于灾民理赔。这位驻守人员表示,信宜紫金所拥有的锡矿储量约有10万吨,属于优质矿山。
  “公司原本希望能有个资质优良的公司来接手的。”不过,出售计划并不顺利,原因是法院早已宣布对信宜紫金采取“资产保全”措施,包括银岩锡矿在内的所有资产,紫金矿业不再有处置权。
  “对于案子的前景,公司已经准备了几套方案应对。”信宜紫金的人士称,“我们认为,最理想的方案是与当地政府责任共担,继续把银岩锡矿项目推进下去,同时,将一定的利润反馈到当地的建设中。但如果矿山被迫关闭,对灾民赔偿的问题也将变得更为复杂。”

[1] [2] [3]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