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变迁——见证永平铜矿建设和发展的历史

2009年07月27日 13:15 67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这里本是一条机耕路,因为有了永平铜矿,才有了公路。
  这是一条柏油公路,柏油公路刚铺好的时候,油黑发亮,它如同一条黑色的绸带飘向远方,飘向天际……
  经过这条公路主干道,再往里走就是五都、杨村等地了。从永平路口到主干道有十里地,桐木江与它相伴,奔流不息。滔滔不绝的桐木江水,似在述说永平铜矿的过去和今天。
  上世纪60年代末,我随父母举家从赣南钨矿来到永平铜矿,当时矿里没有住房,都是租住永平镇居民的房子。从永平镇西门路口再往西,便是通往主干道的公路。我是一次和大人们砍柴的时候才认识这条路的。这条路与其说是公路,倒不如说是一条土路,原来路很窄,仅能通行拖拉机等小型机动车辆,那时候车辆很少,大都是拉平板车的人来往于这条路上。土路自然形成,没有人维护,经车辆碾压,形成深深的两道辙沟,中部隆起,两边长满青草。如果是下雨天,辙沟里便积满了水。顺着土路往西走,右边是稻田和奔腾不息的桐木江,左边有垦殖场的桃树林,有山林,山上林木繁茂。永平至主干道中段的一个拐弯处有个叫砂家场的地方,那时的砂家场是一片乱坟场,地上是一层紫褐色的铁矿石砂砾,没有树,没有草,没有绿色,或许就是这个缘故,才取名叫砂家场吧?那天我们砍柴回来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好在人多,路过砂家场时,也没觉得害怕,但给我的印象却非常深,从此,便记住了砂家场这个地方。
  大矿建设初期,土路进行了扩建,铺上了砂砾,有人养护,成了真正的公路。选矿厂厂址选在离永平镇十里远的一个较为平坦的山里,一条宽阔的公路直接与选矿厂相连,公路两边盖起了楼房,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云集这里,昔日的荒山野岭热闹起来了,这个本没有地名的地方,因为这条宽阔的马路横贯矿区而取名主干道。
  公路扩建后,大批的矿山设备,大型的选矿设备源源不断通过这条公路运了进来。1984年8月,选矿厂两台从加拿大引进的大型球磨机系列分别进行负荷联动试车。10月,永平铜矿举行试生产典礼,从此,永平铜矿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
  岁月荏苒,路在变化,几经改造,路由土路变为公路、柏油路、水泥路,路与永平铜矿主干道相接处是永平镇城西村,该村是个古老的村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清代名人蒋士铨曾赠匾作铭数篇于西门,数百年的古建筑周家、陈家、拱家宗族祠堂保存尚好。村北桐木江畔的石盘渡码头曾是铅山境内主要水路枢纽水运码头,有过辉煌的历史。这个有着240户人家昔日的城西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已建成美丽的城中新村,为路增色添彩。永平铜矿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路的两边有了工厂,有了学校,有了生活小区,路上人流不断,车辆川流不息,这条路已成为乡镇连接矿区的交通要道,成为永平铜矿主干道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
  时代在变迁,路在变迁,路,见证了永平铜矿建设和发展的历史。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