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产业调查之钛产业“链”动滇中
2011年08月24日 9:49 11066次浏览 来源: 昆明日报 分类: 钛资讯
8亿元带来 “环保”高钛渣
传统的高钛渣项目一直给人以高能耗、高污染形象,而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使得其位于武定的8万吨高钛渣项目来了个华丽“转身”:不仅道路干净,绿化良好,空气没有任何异味;而且从进料、生产到冷却全部流程都采用自动化控制,整条生产线的“大脑”也只需2—3个人通过电脑操作即可控制。
新立公司副总经理吕延昆介绍,项目采用了从德国、瑞士等国引进的密闭直流熔炼高钛渣技术,该技术为当今世界熔炼高钛渣最新技术,不仅冶炼电耗较低,原料损失少,而且操作环境好,自动化水平较高。“从2006年初项目实施开始,到2009年9月试生产,前后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总投资近8亿,其中仅主体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就花费了3个多亿。”
“公司引进的30MW密闭直流电弧炉是目前亚洲唯一的一台,全世界也只有10台左右,可以连续24小时不间断进料,每天的产量在200吨以上,相当于传统电炉20多台的产能。”吕延昆介绍,通过德国进口涤气机对烟气进行精处理,除尘效率可以达到99%以上,处理净化后的烟气热值高,气体性质稳定,净化后可安全用于无烟煤、钛渣干燥及渣包、铁包的烘烤,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此外,新立还将在投资500多万元用于水循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的原料预热及尾气综合回收新技术,回收使用冶炼烟气,确保无废水、废渣和废气排放。
然而,花费近8亿元引进的年产8万吨高钛渣项目建成后也并非一帆风顺。2009年9月试产后,7个月的产能也只有7000多吨,之后还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电弧炉被烧穿,花费了1000多万元才修好。所以,包括攀枝花在内,尽管很多地方的企业都来参观过,但在感兴趣的同时,仍处在观望状态。
“国外一般需要7—8年的时间去实践,我们至少还需要2—3年的时间才可以把相关技术熟练掌握。”吕延昆坦言,尽管电弧炉修好后3个月的产能就已超出之前的7个月,但包括他自己在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从零开始,设备使用和技术消化仍处于摸索阶段,“但我们每天都在进步,而熟练掌握这项技术,对提高国内髙钛渣水平必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