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离子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发布

2011年09月09日 10:2 70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产业转移和融合日益明显,产业空间演变愈演愈烈
  高端锂离子电池材料壁垒较高,东部优势区域将保持产业集聚。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的瓶颈在于其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而高端电池材料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的决定因素。以隔膜、六氟磷酸锂等为代表的高端锂离子电池材料有着较高的进入壁垒,技术等智力因素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因此以北京、江苏、上海等为代表的智力密集性东部区域将在现有技术领先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高端电池材料的垄断地位。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性能要求的提升,东部地区的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电芯组装与PACK环节梯度转移趋势加剧,上游锂矿环节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明显。从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区域分布来看,日本、中国和韩国占据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的90%以上,2000年以前,80%以上的锂离子电池产自日本。在中国优良的投资环境和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的作用下,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中心正向中国大陆转移。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厂商纷纷在中国大陆设厂,201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锂离子电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转移趋势明显。从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区域分布来看,以深圳和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汇聚了中国大量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但是,随着内地劳动力成本的逐步降低,电芯组装与PACK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将逐步由沿海向内地转移。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主要来自于矿石和卤水,其中38%来自于矿石,62%来自于卤水。中国锂矿石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湖南和河南等地,卤水主要集中在青海和西藏。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逐步实施,以江西宜春、江西新余、四川阿坝、青海和西藏等占据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城市开始加大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投资力度,“亚洲锂都”、“亚洲锂谷”为其打造千亿锂电产业奠定了基础。整体来看,中国中西部地区在上游锂矿环节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锂离子动力电池成升级方向,产业向传统汽车城市汇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在于汽车动力电池,因此,锂离子电池相关产业链各方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其中最典型的模式为“汽车整车厂 锂离子电池厂商”和“汽车零部件厂商 锂离子电池厂商”两种模式,其优势除了能分散风险外,更重要的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中国锂离子电池厂商纷纷与下游汽车厂商合作,呈现出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向传统汽车工业城市汇集,北京、上海、合肥、广东等汽车城市将成为未来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重点布局的城市。

  ·投资价值凸显,产业链各环节各具特点
  矿产资源,行业垄断者之间的博弈。锂离子电池上游矿产资源主要是碳酸锂、铁、锰、钴、镍金属等,其中钴和锂用量最大,而且在自然界储量有限,极具战略投资价值。锂资源在中国的储量较丰富,仅次于智利、阿根廷。2008年全球碳酸锂产量为9.3万吨,需求约为10万吨,其中电池产品用锂占28%左右。随着动力电池的逐渐产业化,对碳酸锂的需求将被迅速放大,上游的碳酸锂资源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赛迪顾问认为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游产能扩张,资源类企业供货压力不断增大,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增速的趋势将使得上游矿产资环节投资价值凸现。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企业的垄断性再加上该类行业一般前期投入资本较大等特点,一般中小企业很难切入其中。建议行业内企业积极通过上市、并购、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资本运作手段,积极扩大产能,做大做强,分享行业成长所带来的投资收益。事实上,尼科国润在2007年成功的引入了摩根士丹利、德同40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天齐锂业(002466,股吧)和赣锋锂业(002460,股吧)也成功的上市融资,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瓶颈。锂离子电池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离膜、电解液四个部分,其他还有铝铂、铜箔、粘结剂等。其中正极材料占全部成本的33%左右,负极材料占比较低,为10%;电解液和隔膜分别占成本的12%和30%左右。正极材料和隔膜以及电解液在整个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是最具投资价值的环节。正极材料对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作用使得其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并且巨大的市场容量足以使得其成为未来企业创业投资的热点,掌握核心技术专利的企业将成为未来正极材料市场中的佼佼者;隔膜由于其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在电池材料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并且目前国内的隔膜生产厂商较少,用于动力电池级的高品质隔膜基本还依赖进口,未来该领域将随着动力汽车电池的发展而成为行业的投资热点;电解液中的关键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由于其高技术含量一直依赖进口,其技术瓶颈和高利润率使得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企业能够享受成长初期由于技术壁垒带来的高利润附加值。
  电芯组装,资本和规模的较量。电芯组装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相对成熟,在原材料供应能够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国内大部分锂离子电池厂商均能生产出锂离子电池电芯。但由于制造动力电池涉及电芯的组合,必须保证电芯的一致性,这样对电池的生产设备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所以设备资金投入很大。相对其他上游电池材料行业而言,这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国内外涉足该领域的企业众多。赛迪投资顾问认为电芯组装比拼的是资本和规模,靠规模取胜的特点使得创业企业在进入这一领域会非常困难,相比而言传统的电池生产企业将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目前行业内的大型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应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机遇快速扩大其动力电池的产能,并积极与下游的汽车厂商合作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整合,发挥协同效应,与汽车厂商实现共赢。
  回收利用,市场前景广阔。锂离子电池产销量的不断增加,报废的锂离子电池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另外,锂离子电池中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其中钴是一种稀有的贵重金属,在各种矿中的含量很低,资源稀少,其回收将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电池回收再生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微生物冶金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处理中运用的成熟,锂离子电池中的各种材料如钴、石墨、电解液以及其他金属材料也将凸显回收价值。就目前市场而言,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企业还比较少,主要是因为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的工艺复杂,从锂离子电池中提取锂的难度较大。较高的进入壁垒造成该领域的企业不多,且大部分只对其进行简单分类处理,并没有做到深度处理废弃物。赛迪投资顾问认为在我国极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此环节更是凸显极高的投资价值。具备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应积极切入该环节,分享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