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金银饰品之王
2011年10月10日 10:10 4549次浏览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分类: 金属器皿
民国 长命富贵银鎏金挂锁
清代 梅兰竹菊银鎏金手镯
高大帅气的许明,举手投足间都男人味十足,实在难以与他的实际年龄相匹配。或许这与他对“美”所具有的先天感知和无比珍爱相偶和的原因。潇洒如他,上天似乎异常眷顾这位才子,1996年弃学从商的他,仅仅8年就盆满钵满,2005年他毅然将事业抛给了自己美丽能干的妻子,又过上了青春荡漾的校园生活。平日里那些建筑写生图是他游淌在艺术海洋里最惬意、最直白的表达。
出生古城西安的他,18岁就喜欢在各类古玩摊位间浏览、探寻和玩味,并乐此不疲。时隔30年过去了,无论是对青铜器、玉器、木器、字画还是杂件,他都耳濡目染,研究颇深,身边友人常常向之请教讨眼力。但是,他最为自豪的还是他收藏十几年,如今整整一大箱子,逾千件的中国古代金银饰品。
从金银饰物中留存古老文明
如他所说,能留住这些古老饰物的最大原因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10多年前的一天,他前往广东省的某个乡村想去淘点古玩,一位年轻小伙子给他拿出了一个银锁。他发现银锁非常漂亮,于是向小伙子询问:“你还有吗?”结果小伙子告诉他:“以前收了很多,但都我给融化后打造成银锭卖给收银料的商人了。”当时,许明就觉得心中一揪,多么可惜呀!如此精湛工艺和传统遗迹就这么化为乌有。细细想来,中国的确有这么个习俗传统,既逢年过节,家中老人就会把自己存留的金银首饰融化后给晚辈重新打造饰物。这种风俗实际上是新的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抹杀。许明当场不仅买下了银琐,并且暗暗有了要对古老金银饰品进行专题收藏从而保存这些古老物件的决心。
许明的金银饰品收藏中品类齐全而系统,包括银锁、项饰、挂饰、帽饰以及金银簪、手镯等等,其中以明清时期的银鎏金饰品最多。这些美丽的物件虽大多都已有百岁年龄,但在许明眼里始终如青春貌美的新娘又如常伴于身的发妻,令人呵护和疼爱。许明走过很多地方,从深圳、温州、厦门到上海,但这些美丽的物件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的身边。
许明介绍,小小长命锁就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长命锁”其实就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护身符”,也称“百家锁”、“百家索”、“百家链”等。小孩的家人走街串户,有如僧道化缘般向各户乞讨一文钱,然后用这些钱请工匠打制或购买一把长命锁,让孩子佩带或悬挂在帐子里,意为借百家的福寿以保孩子的寿命。此俗在北方称为“化百家锁”。据说,在募钱过程中,家中特别注意向陈、孙、刘、胡四姓募集,因为这姓的谐音为“存”、“生”、“留”、“护”,图个吉利,讨个好口彩。麒麟送子、福禄寿喜、狮子滚绣球、观音送子、五子登科等都是长命锁的主要题材,富人多用金、玉、牙;中等人家用银、角;一般人家则用铜、石、木等制作。因此,现今流传下来的长命锁以银制最多。
收藏家不光是藏家、艺术家,还是历史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中国古代金银饰品,各个时期不同的工艺和风格记载着人们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工艺水平,因为金银制品历来都是权力,身份和富裕的象征,在制作工艺上更是不计成本。唐朝的金银工艺制作是中国金银饰品制作的一个高峰;到明清时期,金银器饰品逐渐从皇室贵族走人民间,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更趋成熟。这些古代饰物主要分为皇室御用和民间饰品两大类,到了明清两代,金银饰品多为平民百姓所用。民间金银作坊相当普及,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打金戴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许明说:“我是学习美术的,所以对某个时代的一些图案特征相对来说比较了解。每个朝代的风格都不一样,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的多了,收藏的东西多了,自然就能判断出物件的所属时代。”他表示,收藏不应该单单考虑其经济价值,通过收藏可以把人从不完美变得趋于完美,从没有知识变得有知识。因此,收藏家不光是藏家、艺术家、也是历史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要对物品的材质、历史和常识都要有清楚的了解。他说:“现在有些人搞收藏就只关注经济价值,我觉得这是误区,这不是真正的收藏。真正的收藏家要对社会和国家有一份责任和一份奉献。要把珍贵的文明保护下来,通过研究把它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让人们通过你而认识它,而不应只看到它的经济价值。”
许明简介:陕西省西安人。198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艺设计;1996年前,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1998年,厦门泛华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2年,上海扬帆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至今,浙江财经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艺术系任教。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