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业”是学界丑闻新花样

2009年08月03日 10:16 11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人才资讯

  继论文抄袭、著作剽窃、课题作伪、学术造假等不光彩行为之后,学界丑闻近来又曝新花样:大学生“被就业”。个别高校为完成就业指标,以不发毕业证相要挟,逼迫甚至代替毕业生虚假签约,以致有学生惊呼:“天哪,我被就业了!”这一古怪的网络流行语,也为就业统计数据蒙上阴影。国家人社部7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为6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如果说抄袭、剽窃等主要是个人行为,“被就业”则有学校造假之嫌。因此,社会危害性更大。有专家指出,国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政策,而“注水”的就业率,将使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掌握失真,使就业难得不到及时化解,并将误导下一步的教育和就业政策。对高校来说,“注水”就业率也失去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作用,失去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度调节作用,造成教育与就业的恶性循环。对本来就为找不到工作而焦虑的学生来说,一直要求他们讲诚信的学校和老师,为完成就业指标不惜造假,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被就业”对学生的伤害最大。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又加剧了这一趋势。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固然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但对这些虽已成人却还相当稚嫩的大孩子,高校和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脚踏实地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而不该用造假去伤害这些面对就业难,本来就深感无助、失望的孩子们。

  几乎每年都会听到大学生因为找工作屡屡受挫而自杀的消息,不少人一味感叹他们经不起挫折,也许“被就业”可以提供新的视角。一些大学生家境贫寒,为筹措读书费用全家奋斗,甚至债台高筑,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非同一般。全家人苦熬苦盼,盼到孩子毕业,不但找不到工作,还被学校勒逼虚假签约,这样的压力岂是一个孩子可以独力支撑的。

  就业信息公开、透明应是杜绝“被就业”的良方。如果高校和教育部门将每年的就业统计信息公之于众,“注水”就很难得逞。比较彻底的办法是,将毕业生就业统计从高校分离出来,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

  滚滚红尘中,一些人感慨于为人师表者丑闻不断,对学界净土早已不抱幻想。但学人对传承有致的学界操守、文化人格不应失去信心,更不应为世俗功利弄虚作假,为学子树立负面榜样。丑闻不断对学界的伤害实在太大了。“被就业”相当于火上浇油,更加剧了人们对学界的不信任感。

  古往今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学人风骨一直为世人所景仰,而今安在哉。陈丹青近日撰文抨击学界丑闻时说,名牌大学的名与牌“被无限夸大、被刻意抬高、被无耻利用,以之吸引考生、申请经费、占据资源、换取利益。”话虽不无偏激,但学界丑闻的确需要当头棒喝,促人警醒了。

  针对“被就业”问题,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7月24日回应,对于个别高校毕业生虚假签约的情况,政府部门不会放任。7-9月,国家有关部门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争到年底90%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但愿能从制度上堵住这一漏洞,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