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家电回收有待产业化运作

2011年11月11日 14:23 22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根据商务部、财政部等单位此前公布的《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修订稿)》规定,自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将于2011年12月31日到期,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出台相关的延续政策,业界普遍认为,以旧换新政策到期将自动终止,延续的可能性极低。不少市民纷纷赶在年底补贴政策到期前享受最后的实惠,家电卖场也借机酝酿新一轮的促销热潮,随着以旧换新的再度升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旧家电回流、政策到期后废旧家电如何处理等问题也再度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消费者赶搭“以旧换新”末班车
  随机调查市民了解到,不少原先并没有迫切家电采购计划的市民正盘算着赶在以旧换新政策到期之前,抢搭优惠政策的末班车。在广百家电专区选购彩电产品的周小姐,原先计划春节再更换家中的彩电,“朋友告诉说到时候以旧换新就结束了,没了补贴相差三四百钱呢,所以就提前过来买了”。
  这一趋势自国庆起就相当明显,来自国美电器的数据显示,目前卖场空调、冰箱等五大品类70%以上的消费者都会通过“以旧换新”来购买,进入10月中旬后,以旧换新业务明显激增,申请上门收旧的用户环比增幅超过40%。预计12月份将迎来一个高峰值。家电卖场也借题发挥,在元旦假期之前,酝酿新一轮的促销热潮。
  据悉,11月份,国美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以旧换新”倒计时促销活动,加大国美补贴和供应商补贴的力度。从上周末起,苏宁在全国各大门店同步推出双重补贴活动,消费者购买彩电除可享受到国家以旧换新补贴外,还可享受苏宁电器提供的独家专项补贴。在苏宁天河店也看到,在补贴10%的基础上加送保鲜盒和购物券,部分品牌更是赶在政策结束前推出劲爆特价,例如康佳电视LED32HSO5型号原价2888元,参加预存和以旧换新之后降至1888元,另外有些品牌也在11月中推出了直降1000元等优惠活动。
  废旧家电回收有待完善产业链
  随着不少市民纷纷赶在年底补贴政策到期前享受最后的实惠,家电销售及回收数量不断增加,这让家电销售屡创新高的同时,也让二手家电的价格水涨船高,市场火爆异常,很多市民不惜购买旧家电以换取补贴,这也让一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利用政策漏洞骗取补贴、倒卖收旧凭证、旧家电回流等问题再度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行业专家、夸父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刘步尘就直言,“以旧换新政策并没有使废旧家电彻底推出市场,很多情况下,这些废旧家电还继续在市场上流转”。据了解,由于对回收企业缺乏监管,通过以旧换新收购的部分旧家电会再次流入旧货市场,消费者仅需要几十块钱就能买到这些旧家电以及凭证,然后再换取几百元的补贴。刘步尘表示,以旧换新这项由政府主导的政策虽然加快了废旧家电的退出,但其中因为利益而出现的非法行为,让这项政策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
  有部分回收企业则反映,按职能部门定的指导价收购,再以相同价格交给拆解企业,每台30-40元的运输补贴则成了企业重要的收益来源,政策到期后,少了这部分补贴,企业无利可图,业务将很难运转。另外也有市民担心,在政策实施的当中,尚且存在废旧家电处理不善的问题,随着政策的结束,没有了将废旧电器送到拆解企业科学处理的途径,情况是不是会更坏?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工作最终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以旧换新政策只是暂时之举,即便政策实施过程中,废旧家电的回收也只能覆盖到部分相对重要的城市,而不是更广泛的地区。他建议按照市场规律发展家电回收产业,并建立专业的回收处理机构。“只有实行市场化,建立起生产制造、销售、回收、处理的产业链,才能真正地解决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问题。”
  了解到,虽然原定于2011年3月颁布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迟迟未能出台,不过,企业已经开始了进行废旧家电回收市场化运作的尝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天津、山东、浙江、广东、江苏五大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大省,众多知名家电企业纷纷介入废旧家电回收市场,四川长虹格润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投产,TCL奥博(天津)项目一期已达到100万台旧家电产品处理能力,此外,海尔、格力等也在这一领域有诸多动作。
  不过,刘步尘也表示,纯出于商业目的来进行废旧家电处理是不可行的,而需要转变角度,将处理废旧家电当做一项社会环保事业来做,国家应加大在这方面的财政预算,以扶植相关企业和机制的建立。陆刃波表示这一产业链的建立需要企业、政府社会和消费者三方力量的支持。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