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为五金企业打开财富大门

2011年11月11日 14:26 730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再制造企业往往“无米下锅”
  早在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名单,其中有3家整车企业和11家零部件企业列入试点范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已经形成12万台再制造发动机、3万台再制造变速器和40万台再制造发电机、起动机的生产能力。
  金华市的浙江万里扬变速器有限公司就是试点企业之一。“现在的进展还比较缓慢。”日前,当致电万里扬公司询问该项目进展情况时,该公司董事长秘书胡春荣表示,在主业变速器制造的基础上,该公司发现了再制造领域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列入试点后,该公司上马了年产4万台汽车变速箱循环经济再制造项目,总投资5237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项目进展比较缓慢。
  进展缓慢的原因何在?胡春荣分析认为,国家的政策矛盾堵死了再制造业的原料来源。他举例说,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必须拆解回收的报废汽车,其中回收的报废营运客车应当在公安机关的监督下解体。拆解的五大总成(汽车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拆解的其他零配件能够继续使用的,可以出售,但必须标明“报废汽车回用件”。因此,再制造企业原则上只能从汽车维修市场收购一些旧件作为再制造原料,但这类市场所提供的原材料量并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而通过合法手段进口废旧件的渠道也没有放开,旧货源头堵死了,再制造企业就变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外,税收方面也有制约。因为再制造企业从客户手中购买报废的零部件,企业不可能拿到进项税发票,而当企业把修复好的产品重新卖给客户时,却要开具该产品的销项税发票,企业因为没有进项税发票就没有办法抵扣进项税额,这就造成再制造产品的成本增加。
  市场人士认为,造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无米下锅”的原因,还在于市场接受“翻新零部件”的程度不高。了解到,大部分消费者十分担心再制造零部件的质量,特别是发动机等关键部位的质量。“中国的新车都频频出现问题,二手翻新零部件更难让人放心。”有消费者担忧。
  10月9日,在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工信部节能司综合处副处长王孝洋介绍,一些欧美技术成熟国家,已经把推动再制造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他表示,工信部对国内汽车与零部件企业再制造产业持积极支持态度,并将从工业发展战略、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法规、行业标准等方面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 [2] [3]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