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住地球村——聚焦中国矿业国际合作
2011年11月11日 14:40 1580次浏览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分类: 最新消息-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蒙古国:戈壁滩上新的经济发展活力源
七年前,距离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西北方向520公里的图木尔廷敖包还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滩;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巍然耸立。这个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就是由中国有色集团控股的中色股份公司在蒙古国投资建设的图木尔廷敖包锌矿。
蒙古国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储量757万吨,锌平均品位13.6%,含锌103万吨,虽然已发现30多年,但是,受水资源制约,该矿一直不能进入开发程序,是一个有名的国际呆矿。
1998年,中色股份公司与蒙方成立了合资公司——鑫都矿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在利用中色股份公司水文地质优势解决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后,这个矿于2005年8月28日建成投产,仅在试运行的头10个月内,就累计生产锌精矿6.24万吨。
图木尔廷敖包锌矿的建成投产,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据统计,截至2010年7月底,图木尔廷敖包已累计生产锌精矿26万吨,锌金属量2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84亿美元,缴纳各种税费6236万美元,捐赠270多万美元。不仅如此,图木尔廷敖包锌矿的生产还拉动了蒙古国GDP 2%的增长,使所在的苏哈巴托省成为蒙古国第6个不需要中央财政补助的省份。
在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中国投资者还通过各种方式展示了一个负责任投资者的形象:
——将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打造成了蒙古国培养矿业人才的新基地。现在,图木尔廷敖包锌矿的本地员工比例已达到87%,30%以上的中层岗位已由本地员工担任,并有2名蒙方股东进入公司高级管理层。员工属地化的举措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还培养了一批管理和技术人才,为蒙古国今后进行大规模的矿业开发进行了人才准备。
——主动将绿色矿业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中。目前,中色股份在敖包锌矿厂区和水源地进行的绿化植树已超过3000棵,在采矿废石堆场覆盖表土18000平方米;为节约水消耗,保护生态平衡,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每吨原矿节水0.7立方米,每年节约水资源23.8万立方米;按照蒙古国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要求,投资14.6万美元在矿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保护文物资源不受毁坏;投资1.72万美元,对矿区和周围环境、运输道路进行了环境评估。
——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自投资后,中色股份每年向当地政府捐助资金用于当地的公用设施建设,向医院捐医疗仪器,资助那达慕大会,出资修路,建造公园,每年资助20名当地贫困大学生。 2007年2月,苏哈巴托省暴发了多年不遇的牲畜传染病,并迅速蔓延。敖包锌矿得知情况后,立即捐助2000万图格里克用于防治疫情,并从中国采购了部分消毒药品和用具;公司还在矿区附近设立消毒预防站,为西乌尔特市的消毒站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
中国投资者的表现,赢得了蒙古国领导和人民的高度赞誉。蒙古国时任总统恩赫巴亚尔欣然为该矿题词:“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是蒙古国矿山生产的先进代表,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柱,蒙中友好合作的榜样。矿山的生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两国人民的长期友好合作。”
刚果(金):矿业发展有了人才孵化器
中铁资源是中国中铁的全资子公司,在刚果(金)加丹加省与刚方合资建立了绿纱矿业公司等3家公司,主要从事铜矿的开发生产。
在生产经营中,中铁资源大量吸收当地百姓进入公司工作。针对当地员工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淡薄、与中方员工沟通交流不畅等问题,中铁资源所属的刚果国际矿业公司通过不断探索、总结,逐步完善成为“五抓五促”的当地员工技能提升措施,在实现中刚文化互融的同时,也将刚果国际矿业公司打造成了刚果(金)矿业发展人才的孵化器。
抓培训,促技能。该公司借鉴国内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刚方员工开展各种培训活动,采取理论讲解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比如,开展岗前入厂教育,给每位新员工打好安全“预防针”;开展“师带徒”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中方“师傅”传、帮、带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截至目前,已有5批近180名刚方员工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
抓选拔,促管理。该公司坚持“部门推荐、公司核准”的原则,选拔一部分较优秀的刚方员工作为班长、段长,使刚方优秀员工实现了由操作者到管理者的转变。
抓交流,促理解。一是加强中方员工语言能力培训,让“哑巴”开口;二是建立中刚员工沟通交流长效机制,每周定期举办刚方员工班长、段长交流会,听取其工作情况汇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让刚方员工骨干积极发挥中刚员工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交流,和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抓考核,促绩效。该公司对刚方员工从当班产量、操作表现、出勤率、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奖勤罚懒,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逐渐将刚方员工打造成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新型职业工人。严肃、勤奋、争先、高效,成为刚方员工的工作新风。
抓文化,促融合。该公司在尊重中刚两国文化差异和当地法律法规、民风民俗的基础上,以文化宣传栏、友好交流会、制作宣传标语标牌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国中铁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和公司的发展历程、规章制度、生产建设成果等;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彼此情谊,在工作之外,加强对刚方员工生活的关怀。
埃塞俄比亚:中国技术撬开资源天窗
地处东非高原的埃塞俄比亚,找矿前景诱人但地质工作程度很低。资源分布规律不清、找矿方向不明的现状,使埃塞俄比亚处于“守着金山过苦日子”窘境。打破这一局面就要依赖找矿突破,而在找矿突破的实现中,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无疑是一个重要角色。
2006年底至2007年初,有色地调中心主任、中色金地公司董事长王京彬在赴埃全面考察后认为,埃塞俄比亚有找到大中型铜多金属矿的条件和可能。
在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有色地调中心于2007年4月派出第一批技术人员入驻埃塞俄比亚,与伊扎纳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埃塞美达、瑞丰、东南亚三个矿业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开展铜多金属矿产勘查。
在3年多的时间里,有色地调中心的技术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实现了找矿突破:在特瑞矿区,圈定了3条金矿体,首次发现铜矿次生富集带;在深部圈定了两条原生VMS型铜锌金矿体,初步认为特瑞矿区具有寻找大型VMS型铜锌金矿床的资源潜力;在特拉喀密提矿权区,新圈定一个走向长800米、平均宽约20米的铁帽型金矿体。根据最新的钻探验证结果,预示着一个规模较大的地表富金、深部富铜锌的VMS型矿床的赋存。在纳法斯特区块的两个矿段,也获得了新的找矿信息。
有色地调中心的成功,就好像为埃塞俄比亚撬开了三扇巨大的资源潜力的天窗,那里的金山大门打开了。也正因为此,有色地调中心提出在埃施瑞工业开发区建立1万平方米项目基地的申请后,埃政府有关部门立即批准,并给予80年免费土地使用权的优惠政策。
“管中窥豹。”记者虽然只列了三个事例,但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的是,开展矿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中国对资源所在地作出了卓越贡献。
合作与交流,既是中国矿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矿业繁荣与进步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