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台插红烛洞房花烛夜——访老锡器制作艺人

2011年11月14日 11:28 926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锡器

1064929_221870

打锡老司诸田生用“电烙铁”为锡烛台“点锡”修饰

1064930_700621

锡器印模

1064931_978964

打制圆弧锡器的工具“车栾”,现在已经闲置不用

1064932_357252

打制锡器的用具

1064933_592915

锡烛台和锡鹿台。

  洞房花烛夜,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喻为人生最为美好的时刻。其间这“花烛”二字给世人营造多么美好的意向。何谓“花烛”,就是插在银光闪闪、纹饰精美的锡台上的红烛。这普通的红烛插在精美的锡台上才有了“花”的美好内涵。贵气的锡台,喜气的红烛,洞房花烛夜尤显得温馨、浪漫、美满。
  插红烛的那对纹饰精美的锡台属于古锡器的一种。以前百姓家,闺女出嫁都有十几件锡器做为陪嫁,这其中除了锡烛台外,还有锡茶壶、锡酒壶、锡盘、锡瓶等十几件锡器皿,银光闪闪、纹饰精美、造型百态,代表着娘家的家底和颜面。闺女出嫁那天,锡器带着一身的贵气跟红彤彤的“圆木家生”一起来到夫家,伴随这对新人开始新的生活。
  锡器制作属于一种古老的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温州民间锡器主要以酒具和茶具为主,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打锡工匠的生意还是非常红火。可是后来随着价格低廉的玻璃制品、铝制品大量面世,使手工锡制品彻底丧失了生存空间。此后,锡匠们便纷纷转业,民间锡器业也随之消亡了。现如今仍然从事老锡器打制的老司寥若晨星,难觅踪迹。
  笔者有福,去年6月13日,市展览馆展出的温州非物质普查成果展上,又重新看到了儿时见过的锡器。岁月的积淀覆盖在这些展出的锡器上,虽然没有了原来银光闪闪的真面目,却让人看到了古老锡器厚重的一面。看着这些锡器,眼前不由浮现出祖母蹒跚着小脚到格橱拿出锡瓶,从里面抖出茶叶,泡茶招待客人的情景;还有冬天人们用锡酒壶温酒的情景,心中不由得充满暖意。
  带着这份暖意,笔者走访了瓯海区茶山街道的打锡老司诸田生。茶山村洞桥南路28弄2号是诸田生老司的家。诸田生老司今年56岁,他13岁就开始跟父亲学打锡。他的打锡作坊就在他自家四楼的一个不到15平方米的阁楼里。几张板凳,一个工具箱,工具箱中排列着十几种打制锡器的工具。阳台外的一个箱子里摆放着各种不同花纹的石制模具。诸田生正在给一个锡烛台焊接,做最后的美化。诸田生说,父亲的打锡店原本在茶山的老街上,父亲的打锡技术在茶山可是有名的,锡器生意非常红火。现在已经没人用锡瓶、锡壶、锡盘这些锡器了,倒是村里囡出嫁,娘家人定制几对锡烛台陪嫁的习俗依然有。自己舍不得这老本行,就操持这老手艺,为村人打打锡烛台,增加一点家庭收入。现在打一对锡烛台需要200多元钱。
  打锡不比打铁,锡器因为更具有艺术性,工艺细腻,工序繁多,讲究外观的精美,器物上往往绘刻一些“龙凤呈祥”、“百年好合”、“福寿双全”等吉祥语,还会绘刻一些花鸟山水、人物图案等,工艺非常考究,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所以价格也相对昂贵。对买不起金银制品的老百姓来说锡器是一种贵金属,是一种奢侈品。这也是老锡器在以前民间百姓家受宠的原因。
  锡器的作用不同,造型也不同,工序有简有繁,最多要经过10多道工序。以一件锡瓶为例,需要经过溶锡、压模、接缝、车轮、绘图、搓光等工序。诸田生说,以前姑娘出嫁,需要十几件的锡器陪嫁,这些必须的锡器,需要打锡老司花上几个星期的时间赶制,也可以上门为其打制。
  诸田生说,在这么多的锡器中,打制锡烛台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不像一些锡瓶、锡壶等有弧度和花纹的锡器那样花费工夫。一件锡器造型上弧度优美、装饰的纹饰精美是衡量打锡老司技艺是否精湛的标准。
  做一件锡烛台,首先要把锡片放在一个勺子里熔化,然后把锡水倒入模具,待冷却后倒出,然后修剪去多余的边,进行焊接粘连,最后磨光即可。虽然其打制过程相对简单,却是锡器中最显喜气和富贵的一件。龙凤呈祥、福寿双全的图案让锡烛台呈现一种富贵、喜庆的形象。
  老锡器的部分构件及器物上的花纹都是由模具压制出来的,然后用手工再加工。比如锡酒壶的壶嘴,就是压制出来的。因而,模具的刻制的技艺就成了锡器外观精美与否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打锡业的衰落,打锡的模具也损毁殆尽。诸田生手头的这些模具,也都是他父亲留下来的。他说现在已没有人会刻制了,这些倒成了绝版模具。诸田生压制锡器构件的模具都是滑石材质,石色灰白中夹杂着红丝,都是阴刻而成,刻制的技艺非常精细。
  锡器自古享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的美誉,但在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不同材质的现代器具出现的时候,被人们冷落了。而展览馆展出的老锡器,让今天看惯了现代器具的人们重新发现了它独特的魅力。怎样让这民间的工艺奇葩不凋零?也许是到了该想想办法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