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魔力:从埃及法老到美联储金库

2011年12月01日 9:49 61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金属器皿

768io90p0

                                                        坦卡蒙法老的黄金面具

                                           在矿洞中采矿的黄金工人。
                                                        在矿洞中采矿的黄金工人

                                           从河砂里淘金的非洲土著
                                                      从河砂里淘金的非洲土著

                                    
  这是一种令人迷惑的现象:从实用的角度来看,黄金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可能是微不足道的,远远比不上等常见金属。然而自古以来,黄金就吸引了人们的狂热追逐,并由此引发了无数的争斗、杀戮、战争、掠夺。从这个角度说,黄金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又极其深远。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抒情诗人品达说:“黄金是宙斯之子,蛀虫与铁锈都无法侵蚀之,但人的灵魂却被这至高无上的财富所侵蚀。”
  公元19世纪,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发出这样的质问:“是人类掌控了黄金,还是黄金掌控了人类的灵魂?”


  人类认识最早的金属
  黄金的元素符号Au来自拉丁文Aurum一词,原意为“光辉灿烂的黎明”。埃及人把黄金作为太阳神的象征,在古埃及文中它的含意是“可以触摸的太阳”;在古罗马,黄金是黎明女神的名字。
  黄金是人类认识最早的金属。人类发现并利用黄金的历史,要比我们所熟悉的铜、铁、铝等众多常见金属早几千年,可以推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这是由于黄金的特殊物理性质所决定的——黄金在自然界可以以单质形态存在,而其他金属往往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根据已出土的文物和现存文献记载,世界黄金的生产大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7000年历史。首先是西亚的苏美尔人在黑海附近开采砂金。公元前约4000年,古埃及人在红海之滨开采砂金,并逐步在东部沙漠和努比亚沙漠地区建立起庞大的黄金生产基地,从砂金生产发展到开采脉金。公元前约3000年前,南亚和东亚的文明古国印度和中国也开始采金。
  早在人们把黄金当作货币使用之前,由于它的耐久性、密度以及金光闪闪的特点,很自然地成为财富的象征。黄金有着很高的延展性,一盎司的黄金可以打制成80公里长的金丝或10平方米面积的薄金片。跟地球上任何其他的元素不同,古往今来已经挖出来的金子,现在仍然保存完好。
  黄金的密度也相当高。如果要把目前所有存世的黄金装入一个空间,只要一艘大型油轮就可以搞定,它们的总重量大约为12.5万多吨,价值为一兆美元左右。


  帝王们的黄金崇拜
  黄金的色彩是在自然界中很罕见的颜色,光辉夺目,色泽艳丽。很少有自然物体能够拥有这样华丽灿烂的颜色。很多民族都将其神化,象征着神明。
  古埃及人对于黄金的崇拜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这源于他们对于太阳神的膜拜。他们不仅把黄金比作地上太阳,更将它们制作成各种首饰、护身符、器皿等,认为它可以保护生命、延续生命。
  图坦卡蒙在古埃及历史上并不是个著名的君王,然而当1922年,他的墓室被打开的那个瞬间,所有人都被惊呆了:眼前的一切只能用金碧辉煌来形容——大量黄金装饰的头饰、胸饰、权杖、塑像,让人眼花缭乱。一位开罗考古学家曾说:“图坦卡蒙法老的黄金面具、黄金棺材、黄金宝座这三件珍贵文物,无论拿其中哪一件,都能胜过世界上任何一家博物馆中最值得夸耀的文物。”
  古埃及的历代法老都为自己打造了一把黄金宝座,其中最著名、最珍贵的莫过于图坦卡蒙的纯金宝座。整把椅子的造型全部由动物图案组成,四条椅腿是狮子的腿,扶手是展翅戴皇冠的灵蛇护佑,扶手前各有一个金制狮子头,浮雕画则表现了主人图坦卡蒙及其爱妻的家居生活情景。


  黄金在宗教中象征神圣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不但帝王们需要黄金象征自己的权势,甚至各种宗教也喜欢用黄金来表现自己的纯洁、正统和神圣。
  《圣经》上有四百多处提到黄金,上帝亲自指示尘世的代理人摩西要用黄金来装饰布置膜拜他的圣所、圣幕,而且要求得很详细。
  在《圣经》提到的诸多圣器中,约柜的地位最高。摩西在上帝那里得到《圣诫》和《西奈法典》后,就让两个能工巧匠用黄金制了一个柜子,这就是著名的“黄金约柜”。传说中的“黄金约柜”做工十分精美,由皂角木精制而成,从内到外被一层精金包裹着,并且安有四个纯金的金环;不仅如此,连抬它的皂角木杠子也用黄金包裹起来。
  在佛教中,黄金的颜色一直被视为神圣的颜色。但凡佛教圣物都经常以黄颜色装饰表面,所谓“佛要金装”才具灵气,佛身也常用“妙色身、金色身”来形容。因此,佛也有“真金不怕火炼”一说。在西方极乐世界中有“七宝”,第一宝就是金,它代表一种健康,许多请回家的菩萨要铸金身,表示“金身护体、百病不侵”。


  荒谬“炼金术”中萌发科学
  在自然界中,黄金是十分稀少的。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一些人千方百计,希望可以使普通金属转化为纯金,这在西方被称为“炼金术”。
  西方的炼金术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也是个炼金术士,根据他的学说,世界由四种基本元素构成:水、土、火、空气。物质社会的所有形态都由这四种元素根据不同的比例组成。因此,只要施加外部的影响与催化,泥土亦可变成黄金。
  炼金术士认为,铅或铜之所以不像黄金那样高贵和耐久,是因为在性质上有所缺欠,因而就需要设法用各种物质来加以补充。一些人又认为除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四元素以外,作为最常见的共同元素,还有汞、硫和盐这三种。根据这三种元素的配比不同,就可以得到铅、铜或黄金。
  在黑暗与蒙昧笼罩的中世纪欧洲,炼金术士大行其道。他们一般都非常神秘,在家中或城堡深处工作。其中关于拉瓦尔男爵的故事一直扑朔迷离。拉瓦尔男爵在年轻时曾追随法国的救国少女“圣女”贞德一起战斗,被人尊为英雄,但后来却沉迷于炼金术中。他竟然受人迷惑,相信只有少女的鲜血才能炼出黄金,所以拉瓦尔便满城搜索少女,将其掳来,然后残忍地把她们杀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拉瓦尔被火刑处死500年后的1925年,人们在法国拉瓦尔堡的废墟上,还真的发现了石英金矿脉。
  炼金术是荒谬的,但它在科学进化中起到了不可抺煞的作用。到了15、16世纪,由炼金术演变而来的知识开始在其他领域中得到实际应用,尤其是在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方面最为显著。


  贪婪殖民者的黄金梦
  风行一时的《马可·波罗游记》把东方各国夸张地描绘成黄金遍地、珠宝成山的人间乐园,这就激发了西欧商人到东方寻求黄金的强烈愿望。所以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西方殖民者在新大陆掠夺黄金的恶行数不胜数。常常被人提到的一个事例是这样的:
  1532年年底,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率队占领了印加北部重镇卡萨马尔卡,派使节要求与印加皇帝阿达瓦尔帕会晤。年仅二十多岁、高傲的“太阳神之子”阿达瓦尔帕坐着金轿子,带着随从来到卡萨马尔卡,在拒绝了皮萨罗要求他们皈依基督教的无礼要求后,却遭到西班牙伏兵的突然袭击。阿达瓦尔帕不幸被捕,被迫交纳巨额赎金——用金子填满长7米、宽5米、高3米的房间,还要用银子填满囚室旁的两个小屋。
  为了营救自己的国王,印加人日以继夜地从四面八方将黄金送往卡萨马尔卡。然而,在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后,西班牙人却在广场上搭起绞架,刽子手给阿达瓦尔帕蒙上使人毛骨悚然的面具套上绞索,而西班牙人则在一旁念念有词地祈祷上帝拯救他的灵魂……


  “淘金热”中的人性丑陋
  1839年,一个名叫约翰·萨特的德裔瑞士人经由夏威夷来到加利福尼亚。萨特说服加利福尼亚总督,把美洲河和萨克拉门托河交汇地带200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出让给他。
  一天,萨特雇佣的木匠詹姆斯·马歇尔无意中在美洲河中发现了一块金黄明亮的东西,而且注意到这种东西遍布河床。马歇尔把这块东西带给他的老板萨特,两人反复研究后确定它是金子,并订下协议严守这个秘密。
  然而很快,“美洲河附近发现金子”这个消息还是被电台公布于世。几天以后,数以万计的淘金者就像是铺天盖地的蝗虫蜂拥而至。在萨特眼里,那些淘金者简直就是一帮土匪强盗。他们拿着长刀和左轮手枪霸占了自己的地盘,几乎一夜之间,萨特就倾家荡产了。
  约翰·萨特向州法院提出了自己的诉讼请求,要求淘金者从他的土地上搬走。经过漫长的诉讼后,1855年3月15日,州法院最后裁定萨特胜诉。但萨特万万没有想到,法律上的胜诉带给他的是更大的灾难。数以万计的淘金者们纵火烧毁了州法院大厦,并劫掠了萨特全家,萨特的三个儿子全部被害……
  1880年7月17日,衣衫褴褛、神志不清的萨特因心脏骤停,猝死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他的衣袋里还揣着那份让他死不瞑目的申诉书。

                                  中国人历史上不“拜金”


  中国人历史上不“拜金”
  相对于其他民族,中国人对黄金的态度从来没有上升到“崇拜”这个字眼上。在历史记载中,甚至都找不到一场以争夺或抢占黄金为目的的战争。
  我国对黄金的大规模使用和开采也比较滞后,无论是司母戊大方鼎还是秦俑墓中的战车、兵器等金属文物都是由黄铜铸造而成,古人对金钱的称呼语中最多的也是“银子”或“铜板”,黄金并没有在我国的铸造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直到1840年后的晚清,在历次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还总是用白银而不是黄金来衡量战败赔偿款。
  中国的土地上并不缺少金矿,但地理上与其他文明的相对隔绝,使中国对黄金的种种信息缺乏了解。这种相对隔绝,一方面使中国能在面临较少外来威胁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另一方面却使中国难以了解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并对自身进行革新,可以说,这既是幸运又是不幸。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都证明,中国汉代以前的商品流通中并不缺乏黄金,汉代以前的墓葬中有大量的黄金饰物,而当时的皇帝对有功大臣、战将也动辄赏赐几百斤的黄金。但在汉代以后,中国的黄金总量突然就减少了。何以如此,直到今天还是一个谜。


  延伸阅读
  货币天然是金银
  由于黄金具有开采成本高、物理特性良好等特点,因此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黄金还被赋予了货币价值功能。正如马克思所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就已经开始使用黄金充当一般等价物。
  根据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吕底亚人“是我们所知当中第一个铸造、使用金币和银币的民族,他们可以说是最早的零售商”。吕底亚是公元前700年位于小亚细亚西部一个富庶的古王国。
  公元306年,古罗马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即位后,开始发行拜占庭金币,重达4.55克,纯度98%,以一盎司300美元计算,相当于今天的42.66美元,但购买力要比现在大得多。拜占庭金币以不变的重量和纯度持续发行了七百年,是历史上发行期最长的金币。
  尽管黄金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迷人,但是由于它数量稀少,直到19世纪中叶,银还是主要的金钱形式。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淘金热在全世界的蔓延,世界黄金产量剧增,使得英国在1821年最终决定采取金本位制度。到了1876年,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除了中国和印度仍采用银本位制外,像法国、德国、美国等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度是以一定量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的结算也使用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1944年达成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
  上世纪70年代,随着美元危机的加深,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的《牙买加协议》,确定黄金从直接的货币作用中分离出来,即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货币平价定值的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实行浮动价格。但作为贵金属,黄金目前依然是世界主要的国际储备。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世界最大的金库
  当今世界最大的金库在美国华尔街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它的地下金库里保管着60个国家中央银行及国际组织大约三分之一的官方黄金储备,总价值超过四万亿美元。
  这个金库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分成122间密室,基本上是一个国家的黄金放在一个密室里。由于铸造年代不同,金砖形状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两种:1986年以前铸造的是长方形,类似于普通的砖块;1986年以后铸造的是梯形。每一块金砖上都刻有铸造地点、编号和纯度。
  美联储之所以选择曼哈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存放地,一方面是因为这里位于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的心脏地带,方便各银行间往来交易,另一方面是因为曼哈顿岛南端坚硬的花岗岩地层能够支撑几千吨重的金砖和几百吨重的防盗门。
  事实上,美联储金库的防盗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门”,它是一个高2.7米、重90吨的实心钢筒,钢筒外面用重达140吨的钢筋水泥墙加固。钢筒中央有一个长3米的狭窄通道,只需轻轻操纵开关,钢筒即能旋转90度,露出通道供人员进出。整个钢筒系统全部采用手工机械操作,即使遇到停电等紧急情况,也不会影响开闭。
  在美联储的这座大楼里,还有两道几十吨重的安全门,隐藏在建筑之内,一般人根本注意不到,一旦碰到紧急情况,这两道门能在70秒之内彻底关闭。

中国黄金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被遗忘的黄金价值

16款黄金打造的奢侈日用品

金矿的形成

[美矿馆] 自然金(native gold)

中国金银器鉴定收藏浅析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稀世金银器

走近金银饰品之王

现代金银首饰新锐设计选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