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碧玉价格上涨趋势强劲
2011年12月29日 10:44 2683次浏览 来源: 东方网 分类: 珠宝
祥和玉鼎
碧玉交龙钮
今年玉器市场又出现了一匹黑马碧玉。精品碧玉涨势凶猛,年内涨幅超过了两倍。随着和田玉籽料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而日益减少,以及翡翠价格的高不可攀,在市场和游资的热捧下,这两年的和田玉和翡翠热度过头,让很多人不得不对这些“疯狂的石头”望而却步,将目光转移到了碧玉市场。
精品碧玉价格快速上扬
“没想到一直不受到重视的碧玉翻身了,价格节节高地涨啊!”手里经常倒卖些玉器生意的宋先生告诉记者:“最为厉害的高档碧玉饰品,就一年不到的时间,涨幅超过两倍还多。碧玉的消费群体大多是女性,手镯和金镶碧玉首饰最受欢迎。”
据业内人士称:“今年以来新疆碧玉市场价格涨幅惊人,不论是首饰、挂件还是雕件都有至少两倍的涨幅,究其原因主要是碧玉原料价格的上涨。”业内人士对于碧玉价格快速上涨的现象还有着自己的理解:“中国珠宝玉石行业发展很快,随着资源的消耗及原料价格的上涨,相关替代资源或品种必然会被挖掘出来。近几年,翡翠与和田玉的价格涨了10倍以上,而碧玉价格较低,未出现上涨行情。其实,碧玉一直是中国传统的软玉名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深受文人墨客、王公贵族的喜爱。清乾隆时期,‘玛纳斯碧玉’专供御用,曾大量被制成宫廷礼器、玉册。在现在的拍卖市场上,清代宫廷御制碧玉工艺品的成交价格丝毫不逊色于白玉。2008年奥运会铜牌用的也是碧玉,这些都推动了碧玉收藏及消费的兴起。”
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的观点,白玉和翡翠价格不断走高,碧玉作为替代品种必然会引起关注,价格的上涨也只是应对了市场规律。
通过对市场上的走访,记者发现这几年市场推崇的碧玉多是俄罗斯碧玉或者是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碧玉由于其色好、块头大、出成率高而得名。加拿大碧玉因含有阳起石,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也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碧玉目前价格尚处低位
碧玉呈现的颜色主要有灰绿、深绿、墨绿等,在玉石的国标中属和田玉范畴。其独特的绿色给人以庄重、沉稳的感觉,而且体量也比较大,价格相对比较低,一般用来制作成大型器皿或各种摆件,如观音、十八罗汉、钟馗等神话人物,做成饰品挂件还比较少。
跟其他玉件一样,质地和工艺是评价碧玉收藏价值的两大标准。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质地上玉体内黑点比较少,绿色纯净,均匀细腻,颜色艳丽的属于上品。
除此之外,体量大小也是碧玉价值的参考标准之一。2010上海世博会的时候就有一尊净重约0.5吨“祥和玉鼎”,其体积为102cm×70cm×104cm,净重约0.5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碧玉方鼎,市场估价超过千万。
据某玉石老板介绍,以前去新疆物色玉料时,当地玉民仓库里的碧玉,几百公斤的石料很常见,可以比较随意地砍价挑选。可这两年再去时,他明显感觉石料资源少了,几百公斤以上的大料已很难见踪影。
而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目前玉器市场的判断,碧玉的价格在总体上还处于低位,上涨的空间比较明显。不过与翡翠、和田白玉一样,质地好的高档料才比较具有收藏价值,同时由于碧玉的存量较大,体型的大小也是判别碧玉升值潜力的重要因素。
投资仍需谨慎
“变现太难了!如果不能变现,即便估值高也只是纸上富贵。”收藏火热之下,经常听到普通收藏者这样抱怨。曾经有读者打电话给记者说,他打算处理父辈遗留下的玉器、钱币时却面临商家的试探,“有的老板不告诉你值多少钱,而是反问你要卖多少钱。因为心里没底,怕卖亏了不敢开价。”
当然还有一些买家对自己的宝贝价格了然于心,仍然面临变现的困难。“我有一个清代的碧玉碗,曾被专家鉴定价值50万元~300万元,专家说价格区间这么大,是因为变现的地点可能影响价格。如果在拍卖会上,很容易拍出高价,但如果是民间变现,价格就会比较低。要找到一个识货又出得起价的人挺难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家也面临这样的尴尬。
我们不难看出相比黄金、股票甚至房子,玉石的变现能力确实要差一些。当下玉石的主要变现方法就是拍卖和委托销售。除了变现渠道,对普通玩家来说,对玉石鉴定知识的缺乏,还会面对“看走眼”等诸多问题。
许多业内人士也开始爆料拍卖交易背后的暗箱操作,比如投资机构拉高艺术品价格,营造艺术品投资价值,赝品越来越多等等。当艺术品投资过热的时候,也要谨慎看待投资风险。
因此对于玉石的收藏,不能仅仅局限在投资理财上,将收藏兴趣和理财功能相结合才是正道。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