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企业成为环保治污生力军
2012年01月18日 8:35 211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舆情聚焦
速度慢了下来,转型目标引导下的变化快了起来,在这“一慢一快”的发展节奏中,北京的发展变得丰富和广阔。作为站在建设世界城市历史坐标上的大国首都,北京不是再让生活变得更快,而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开局之年,人人感到了北京转型变化的气息,北京服务、北京创新、北京精神引领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方兴未艾的变化。而在接下来的2012年,什么又是北京最值得期待的变化呢?
为此,北京商报推出“2012,北京最值得期待的变化”系列报道,展现北京“两会”代表委员、企业家、市民对文化、消费、理财、环保,以及创业、北京服务等方面最值得期待的变化,并期望由此勾勒出一幅2012年北京变化的愿景。
一夜之间,PM2.5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是市民生活水平提升后对人居环境的本能诉求,也是北京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虽然治理环境是政府应有之义,但很大程度上仍需通过企业来解决,市场只有成为治污核心,环保产业才能长效持续发展。其实,北京环保治污行业已具雏形,不少民营企业已经从中淘得千万甚至数十亿“真金”。2012年,北京首次将PM2.5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环保治污业迎来春天,众多民间资本已经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PM2.5监测给治污业带来极大利好
去年年末,中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雾霾天气,由此导致的空气质量超标问题令PM2.5成为公众的热点议题。随即,北京提出,将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的基础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降低PM2.5(细颗粒物)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为此,北京市也提出了2012年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2%、“十二五”末实现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达到80%的目标。
近日,北京市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洪峰表示,北京将通过多项措施治理PM2.5,包括:“煤改气”,把烧煤锅炉改成烧气;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汽车燃油排放标准,油品率先实行国V标准;大面积植树造林;加强工地扬尘管理;加强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对挥发性工业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PM2.5监测的实施,不仅使居住在北京的人们期待2012年全年的蓝天数超过274天(75%),也反映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业内人士认为,标准的趋严将会大规模拓展市场空间,对环保治污行业带来极大利好。因为监测是以治理为目标的,最后的落脚点仍然在污染治理上,所以尽管短期内环境监测市场受到重大利好,但是论持久性,治污行业更具有市场前景。从更加细致的角度观察,污染治理一方面对环保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会对污染源市场产生逆向刺激。
企业从环保治污市场淘得“真金”
目前北京市场上除了国家成立的环境治理机构之外,也催生出一些专门从事空气治理检测的民营企业。其中北京乾清太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清太洁”)和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雾集团”)就是两家专业从事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治理的民营企业。经过市场多年的竞争、淘汰,目前这两家企业已经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乾清太洁是一家主要从事人居环境健康领域的环保产品研发生产的高新企业,2005年下半年从生物化工生产扩充到室内环保领域。
“2004年,我们做空气净化机产品,但是面比较窄。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购买一件产品之后,更换周期较长,就想有没有更好的产品能够适应更多的消费群体。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有人在做室内污染治理这个项目,所以我们就加入了。”乾清太洁商务经理曹巍说。
不过,室内空气净化项目的信息却是从上海传过来的。“前任老板的朋友看到上海有一家这样的公司,虽然当时的产品只有两款,但他觉得这个卖点和意识都非常好,我们也看好室内空气净化的概念。因为,一方面国内商品房市场从2004年开始处于一个上升时期;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因此,曹巍表示有了小型空气净化机的市场基础,再加上2004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8%,这使他们看到室内空气净化这一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
乾清太洁2011年盈利近1000万元,而2010年仅为500万元左右。曹巍介绍说,2012年的目标是在2011年的基础上再翻一倍。
与乾清太洁不同,神雾集团则是看中了治污环保产业上游污染源头这一商机。据其相关负责人介绍,神雾集团专门从事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衍生物)的高效燃烧和深加工技术相关产品与服务的开发与推广,其业务主要集中在高污染和高耗能领域,从源头上解决化石燃料的污染问题,为全球化石能源消耗市场提供节能减排技术及解决方案。
经过十年发展,神雾集团销售额从1999年的70万元增至2009年的近30亿元,资产从1999年的20万元增至2009年的18亿元。截至2009年底,公司累计节能技术总承包额达100多亿元,已完成的项目平均节能30%以上,CO2等有害气体排放下降30%以上,每年可为国家节约能源折合标煤1000万吨以上,减排CO2 2500万吨以上。北京神雾集团董事长吴道洪发明的蓄热式烧嘴技术为我国节能高科技企业带来近300亿元销售收入,节约化石能源20%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以神雾集团与乾清太洁为代表的治污环保企业,将是环保产业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不过,目前北京专营的治污环保企业占比并不大,这主要与环保产业的发展环境密切相关。
据曹巍介绍,2011年与2010年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在终端市场上,消费者认识到室内环境污染危害的人群越来越多,环保意识有很大提高,愿意花钱请室内治污公司改善居住环境的人也在增多,北京市场的增长率为300%;有越来越多的上游企业看好空气净化市场的宽度,更多的公司也愿意参与到上游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中来,竞争也更激烈了。这也表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北京的治污环保市场将会逐渐扩大。
缺钱缺政策掣肘企业做大做强
我国空气污染治理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社会各界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真正认识还是近几年才增强的。国家目前对这一行业也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
“室内污染治理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强制性标准,一个是推荐性标准,从2001年就有,但国家对整个行业的实际扶持政策非常少,完全靠企业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走过来。”说起企业发展,曹巍还是有些无奈,“目前室内空气污染治理行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行业商贸型公司出现的比例非常高,市场看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竞争,如同行之间相互诋毁。国家对室内环保在逐渐重视,但是还未上升到我们希望的制高点”。
2002年1月1日实施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003年3月1日实施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此后多年,国家便没有再出台相应的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
而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神雾集团,可以享有税收优惠,此外某些科研项目还有经费补贴。但是目前并没有专项基金和扶持政策来支持治污环保企业的发展。
另有不具名企业人士透露,空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公益性的技术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利润率也低,所以在国内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主导的。“由于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因素,现在业内的合作方式一般是建设移交(BT),即先垫资建工程,建完之后分期付工程费,因此这对企业的资金流是非常大的考验。”
此外,在未来的发展中治污环保企业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首先,市场空间需要借助政策之手挖掘;其次,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也是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今年将有更多民间资本涌入
北京的治污环保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相较于其他城市,北京治污环保商机明显优于其他地区,这也给从业者以很大信心。
我国治污环保市场的发展路径是从大中城市向乡镇地区发展,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因此,北京地区必然是走在环保市场的前列。因此,有多位专家表示,今年空气污染治理必然将成为北京地区最热门的新兴产业。
“从销售环节来看,如果能把北京市场打开,其他市场就相对容易很多。”曹巍说。从最开始的化学产品发展到植物萃取技术及光触媒技术等,许多环保企业正向绿色环保产品配方发展,这也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全社会性的大市场。仅以室内环境治理为例,数据显示,2004年国内室内环境净化治理行业的总市场规模约为180亿元,平均利润率为120%,盈利水平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并且在未来几年内,室内环境净化治理行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对今年治污环保业将会发生的变化,曹巍认为上游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乾清太洁预计企业在北京终端市场的增速将由2011年的300%变为500%-700%。另一家从事室内空气检测仪器、净化治理、活性炭雕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室内环保企业——中德创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北京治污环保业整体增长率应该超过50%。“虽然目前整个行业还不强大,但今年愿意‘精耕细作’,投身到这个行业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
这也预示着北京今年治污环保市场将有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前景令人期待。“未来几年,北京将以科技创新和文化作为新增长点,这对北京治污环保市场的发展是有利的。现在环保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同时治污需要大量资金。而北京恰好具备治污需求和资金这两方面要素,因此今年北京的治污环保市场是不错的。同时也希望政府做好发展规划,保持政策上的连续性,资金上对中小企业多一些倾斜。”神雾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对今年最期待的事情,曹巍笑着说,“国家对实体型企业给予一些务实的扶持,这肯定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如果没有实际扶持,我们也希望国家把口号喊得更响亮一些,使更多人认识到室内污染的严重性,加强对这一行业的重视”。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