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金投资价值大于金饰品
2012年02月14日 14:16 2360次浏览 来源: 理财周报 分类: 贵金属
饰金虽具备一定的投资空间, “点差”过大,在投资保值方面并没有裸金更有投资空间
经过工商银行广州署前路支行门前,有许多提着菜篮的人围在一起,理财周报记者探身凑过去听老大妈老大爷在谈论着现在投资黄金收益如何,现在的金价适不适合买金。
春节期间,不管是投资黄金T+D、纸黄金还是实物金,炒金客都逐量增多,炒金风潮愈演愈烈。
年前黄金投资回暖
“儿子今年在过年的时候拿了1万多元的压岁钱,最近金价也持续上涨,我们希望儿子用这笔钱买实物黄金,这样既相当于储蓄,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储蓄习惯。”在广州工作的张女士表示。
金创黄金(上海)有限公司分析师王宏达表示:“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在1月25日的政策声明中表示美联储不仅承诺将极低利率维持至2014年末,主席伯南克还为进一步的资产购买计划留有余地,也就是增加了市场对QE3的预期,量化宽松其实就是开启印钞机,美元贬值,有利于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上涨,再加上春节前黄金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春节的实物需求增加也对黄金价格起到推动作用。”
进入2012年来,黄金走势一改疲态,去年12月30日黄金兑美元收盘价1564.74美元/盎司到2012年2月8日黄金兑美元收盘价1731.93美元/盎司,上涨了167.19美元/盎司。
在楼市遇冷、通货膨胀的重压下,黄金成为避险资金最好的去处。元旦前夕,黄金价格再度下调,不管是炒金客还是普通民众都参与了这次小长假全民疯抢黄金的好时机。
有媒体报道称,在北京,元旦3天菜百黄金销售额达5亿元,黄金销售额同比增长已经超过五成;在广州,黄金、铂金类销售同比上升25%-30%;在南京,来自招商银行南京分行的统计显示,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工艺金条销售额比三季度涨了2到3倍,投资金条较三季度上涨了50%左右。
银行是金交所大户
黄金价格从2011年7月份开始一路水涨船高,9月份达到最高峰,紧接着开始回落,11月份出现略涨,12月份又出现了下跌趋势。
据金交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2月的黄金交割量为144792.1千克,与11月黄金交割量相比增加53.95%。
2011年12月黄金交易总量前十名的会员中,就有7家是来自于银行,成交量占总买入量的49.83%。
其中,农业银行的交易总量排第一位,其次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个人黄金业务,交易总量分别为209537.9千克、121614千克以及43225.6千克。
而到了今年1月份,黄金交割总量为95869.25千克,锐减33.79%。
各银行的黄金交易总量也相对减少,在2011年12月上榜的交通银行无缘2012年1月的黄金总交易量的前十名的榜单中。
据黄金专家分析称,过年期间交易量萎缩属正常情况。
银行涉金,饰金“点差”大
盛世兴收藏,乱世买黄金。
由于欧债危机、中国实体需求乏善可陈,也将使黄金相对于工业类商品具备更强的投资价值等因素,黄金成为避险资金最好的去处。
而各家银行在涉金方面也都下足了功夫,推出了各种黄金饰品以及黄金金条博人眼球。在广州市场黄金需求依旧旺盛,多类生肖金条被抢购一空。
在各银行的宣传推广栏上放了许多关于黄金方面投资的宣传单。而当记者在广发银行咨询业务时,更有大堂经理上前询问是否要进行黄金投资。
“工商银行自己推出的裸金从去年11月份开始销售量就不断增加,咨询的投资者也不占少数。”工商银行财富顾问王恩荔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中国银行就推出了多款黄金饰品,如,“富贵金银-连年有余”、“大吉大利金、银锁”、“富贵金银碗”等的黄金饰品。
中国银行广州东山支行理财经理朱琬莹表示;“在过年期间不管是投资纸黄金还是购买实物黄金的投资者都比以往要多,而像2012年版熊猫金币则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只要一有现货就疯抢一空。”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12年版熊猫金币的扩容幅度相当之大,如1盎司熊猫银币的发行量一下子从去年的300万枚猛增到800万枚,但销售情况依然良好。”中国银行理财经理说道。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人行所推出熊猫金币虽然具有良好的收藏空间,价格是随国际金价浮动,但中国银行广州市天河支行东逸花园支行却只卖出寥寥几套熊猫金。”
相对于裸金,饰金虽然具备一定的投资空间,但饰金“点差”过大,投资者买下来都在每克400元以上,在投资保值方面并没有裸金更有投资空间。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