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世界之巅的金库
——记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
2012年02月20日 13:39 4417次浏览 来源: 科技日报 分类: 新技术 作者: 高博 操秀英
“我们收获的是史无前例的巨大成果。”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说。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这位地质学家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鲜红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证书。他的身后,是奋战在青藏高原的数万名科研人员,突破生命禁区、冒着高寒缺氧、克服沼泽悬崖……地质工作人员用双脚丈量了青藏高原220万平方公里区域。
“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是今年唯一获得特等奖的项目。
这是一次大规模、集团式的地质找矿大会战。全国25个省、100多个产学研单位,每年上万人次的地质工作者,参与到这项历时10年、地学界史无前例的重大行动中。
众所周知,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铁、铜、铬、钾盐、石油、天然气等大宗矿产资源却严重短缺,大量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50%—80%。寻找资源接替区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国情,东部挖潜增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找矿重点不得不向西部转移,而青藏高原地处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找矿突破最有希望。”张洪涛说。
然而当时面临的状况是,青藏高原缺乏翔实、系统的地学研究,尚存在一系列世界性地学难题,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极低,找矿面临基础资料严重短缺的局面。
找矿必须突破这些难点,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因此,1999年“地质大调查”国家专项启动,将重点聚焦在青藏高原。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了空前规模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目标是通过填补地质空白,推进找矿突破。
填补青藏高原空白,是地质人的百年追求。按照传统的填图方法,这需要50年时间。
为此,科研人员开发了先进实用的星—空—地一体化、野外—室内全过程数字化地质调查技术,实现了快速精准的地质填图。该项目研发了适合高原特点的快速地质调查技术,首次填补青藏高原中比例尺地质调查空白区,解决了一批制约找矿突破的重大地质问题。
“我们以4公里的路线间距,拉网式徒步穿越昆仑—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路线总长度5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圈,首次完成了177个国际标准图幅的1∶25万高精度数字化地质图,实现了青藏高原空白区全覆盖,获得海量新数据。”张洪涛说。国际业界评价,这是中国地质工作的里程碑。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编制了青藏高原空白区第一代1∶150万系列地质图,解决了前寒武纪基底性质、陆块群归属、洋陆格局、造山类型、成矿地质背景等重大地质问题。国际知名构造学家Kapp博士评价:近十年来为推动喜马拉雅—西藏—帕米尔造山系国际研究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此外,该团队建立了大陆增生—碰撞造山构造理论,重塑了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全过程,解决了在哪里找大矿的问题。“多岛弧盆系”构造论和“三段式”碰撞造山论,从全球构造视角再塑了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历程。“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这些创新性理论成果,改变了‘西方模式’主导青藏高原研究话语权的局面。”张洪涛说。
该项目提出了陆缘增生—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解决了找什么矿问题,并自主研发了3套适合高寒缺氧环境的矿产勘查关键技术和1套预测评价系统,解决了如何找大矿的难题。
“最终,我们实现了找矿的重大突破。科学预测并确立了3条巨型金属成矿带,圈定成矿远景区106个,新圈定异常和矿点2000余处,新发现并评价的7个超大型和25个大型矿床,潜在经济价值2.7万亿元。”张洪涛说。
10年奋战,该项目找到的储量,相当于64个大型铜矿,17个大型钼矿,30个大型铅锌矿,23个大型银矿,28个大型金矿。
项目中新增铜资源,相当于1999年“地质大调查”启动时全国保有储量的将近一半。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9个大型矿床开发利用方案的初步测算,金属铜产能将达到34万吨,我国矿山铜产能将为此提高50%!
5年内即将建成的驱龙、甲玛、多龙、雄村、帮浦等5个矿床,预计到2015年,将带动西藏GDP翻一番。
“接下来,我们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加大科学调查和研究的密度,更精细地在1∶5万尺度上,对青藏高原空白区进行深入摸底。”张洪涛说。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中央已批准建立下一个10年的青藏高原资源调查规划。青藏高原开发将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张洪涛自豪地说:“这一光荣使命仍由我们这个团队冲锋陷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