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企业污染治理重于防护距离

2012年02月22日 10:4 447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铅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问题,业内人士纷纷出谋划策,呼吁尽快颁布《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针对《准入条件》中安全防护距离,业内存在一定分歧。
  据了解,《准入条件》将对新建项目从总量控制、产业布局、技术装备、安全及整体工艺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其中500米的安全防护距离是首当其冲的要求,达不到标准企业将一律关停。据了解,甚至有相关人士建议防护距离需进一步拉大至1000米。
  业内人士认为,防护距离500米的标准是1989年制定的,20年前生产工艺较落后,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这个标准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应该修订。虽然防护距离拉大到1000米,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减弱污染物对当地居民的污染程度,但治理比搬迁更重要,实行污染物合理排放是当前最可行的解决途径,防护距离的拉大只能治标不治本。同时,让企业搬迁或者让附近居民搬迁成本过大都不太现实。
  据悉,上海有家蓄电池公司,之前因环保设施齐备,安全防护距离均达标,一度成为行业内环保标兵企业,但自2011年9月开始,由于维修工人的不当操作,工厂排放气体出现异常,最终引发周围居民出现铅超标事件,企业被迫停产整治,至今仍未复产。可见,即使在防护距离达标的情况下,铅企依旧不能放松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合理排放,实现污染不出厂才是根本途径。
  《准入条件》的出台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门槛大幅提升,行业或将迎来洗牌大潮,行业龙头企业将因此受益。此外,铅酸蓄电池企业也应从污染物的合理排放上加大力度,进而有利于环保风险的控制和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及竞争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