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铸剑师复活失传古刀剑铸造术
2012年03月07日 14:10 4653次浏览 来源: 山西青年报 分类: 铅锌锡器
平遥铸剑师复活失传古刀剑铸造术
在中国冷兵器时代,武士们常常以自身佩戴的一把好刀剑引以为傲。随着时代的变迁,冷兵器逐步发展成为现如今的科技化武器机械,刀剑也逐步被退化成为武术表演的器械,亦或是成为众多收藏家的珍惜藏品。然而,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传统刀剑兵器的制作工艺上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手艺早已失传良久。
直到2001年,山西平遥的一位铸剑师傅刘文涛成功钻研出失传已久的中国古刀剑传统锻造工艺“花纹钢技术”时,这门流传近百年的锻造、修复古刀剑的手艺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国文化最为辉煌的光晕中一直能够窥见刀剑文化的踪影,而我作为手艺传承人,一定会将手艺留在山西。”刘文涛对记者说。
光绪年间平遥已存在铸剑术
追溯最早的古刀剑铸造工艺,还要从春秋战国说起。战国曾有位剑术士曾说过:“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韧)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可见,战国时期铜剑已投入使用,加之铸铜、冶金技术的发展,使得铸造复合剑的技术最为突出。
“山西本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透过浙江龙泉刀剑文化,也能看到山西晋中南地区发展铸造技术的影子。而且,在平遥当地确实留有铸造作坊的痕迹,一些文献和出土文物也可证明曾经的铸剑术在此出现过。”刘文涛说,“就古书记载来看,这门手艺从光绪年间就已存在,再早就无从查取了。只可惜,经过一些朝代的文化变革,以及时代文明的发展,在平遥当地众多铁匠中,古刀剑铸造技术并不被看好,也促使这门手艺经历了几次失传。”
谈起刘文涛钻研古刀剑铸造技术的经历,还要先从他儿时说起。那时,有3位知名拳师是他家邻居,出于对武术的喜爱,他经常抽空去看拳师练武,回家后自己再揣摩学习。最让他心动的,还是拳师家墙上挂着的大刀和宝剑。后来,为了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刀剑,刘文涛就跟着舅舅学起了打铁。
直到他19岁那年,从北京铁路局技术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了临汾车务段,当起了一名火车司机,可他对刀剑的那份热爱从未减退。于是,从1991年开始,工作间隙中,刘文涛开始四处找寻遗留在民间的刀剑。
意外得到康熙宝刀钻研出失传“花纹钢技术”
1996年,刘文涛从朋友那里得知,北京有一满族人收藏了一把康熙佩戴过,后又赏赐给官员的宝刀。为了能亲眼目睹宝刀,刘文涛三番五次前往北京,直到2003年他才得以实现愿望。“那把刀是手工折叠锻打,纯手工研磨,最少需要17道工序。”刘文涛回忆说。
恰是这份对刀剑的热爱,几次接触后,宝刀的主人决定把宝刀转由刘文涛收藏,这也让他决定钻研古刀剑的铸造工艺。
钻研锻造技术的道路是艰辛的。起初,刘文涛先从收藏开始,为了购买古刀剑,他花光了工资,还把老父亲收藏的古旧医书拿去变卖。
“那段时间,父亲发现自己的宝贝变成了破铁片子,天天骂我是‘败家子’,还要和我断绝父子关系。爱人忍无可忍,要和我离婚。”刘文涛说,“后来,我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内涵和文化,决心钻研古刀剑的锻造和修复技艺。刚开始我不懂锻造,就拿着橡皮泥练习纹路制作,弄好后再给当地的铁匠看。慢慢掌握技巧后,我凭借儿时打铁的基础开始上手锻造。”
1998年,经过不懈努力,刘文涛成功打造出一把传统花纹剑,欣喜之余刘文涛毫不吝啬的将手艺传给了几位锻造师傅。更令所有人意外的是,2001年,刘文涛又成功复原了中国古刀剑传统锻造工艺“花纹钢技术”,在现代中外刀剑研究史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04年,他遵循古法复制的乾隆神武剑被世界级收藏家收藏。
2011年,刘文涛经过二十年的苦心钻研,他的古刀剑复制和修复技艺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20多道工序做到精益求精
在中国古代有六种冶铜工匠,其中铸剑被专门列为一门工种,可见其重要性。“一把完整的刀剑大致需要8道工序,但细致分下去却有20多道工序,其中研磨就需要17道工序,耗时150多个小时,这充分说明了手艺的精细。“刘文涛说。
据刘文涛介绍,锻造是铸剑的基本,按照传统的方法首先要用泥制作剑的模子,这称为制范。而剑身上的装饰也要在这一步完成,即在内壁上刻出阴阳相反的纹路。
“制范之后,要合理搭配原料的比例,调剂出适合剑材的硬度和强度。”刘文涛说。春秋战国时期,以铜剑为主,且都是合金成分,对于铜剑合金的成分配比也有记载。
第四步是将原料熔炼,去除其中含有的杂质,如木炭、氧化物、硫化物等元素,熔炼成熟后就可浇铸到剑范中,待其冷却凝固,刀剑就可成形了。但还需要淬火、研磨和雕刻,再配以相应的刀鞘,一把刀剑就制作成了。
“淬火就是铁、水、火三者决一胜负的关键,一冷一热的强烈温差变化导致刀身产生许多纹理。再者,任何沙岩石都可以磨刀,最好是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光滑面可以使之锋利,粗糙面可打磨卷口,让刀刃锐利且耐用,不易产生缺口。”刘文涛介绍道。
成立古兵器文化博物馆挽救手艺
古刀剑铸造技艺的复活,挽救了平遥城里的老铁匠。据刘文涛讲,平遥的铸剑师主要集中在东游村、西游村、瓦留村、小王家庄村,家庭作坊居多,传授技术方法也是以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为主,因此再重新拾起这门手艺相当困难。
为了向世人展示古兵器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失传的民间艺术,1995年刘文涛顶着巨大压力成立了 “文涛坊艺术品刀剑制作中心”。现在,刘文涛已有十多位徒弟,分别负责设计、冶炼、锻造研磨、组合五项工艺门类,再结合当地十多家近百人的铸造作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制作团队。
“我们现在都是遵循古法锻造技术,纯手工锻造花纹钢系列刀剑。淬火也是引用古法,这样才能达到高硬度、回弹力好的效果。一流的工艺再加上中国特有的制作工艺水平,才能打造出一把精品良刃。”刘文涛对记者说。
2010年,在第十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期间,平遥古城西大街的“文涛坊古兵器文化博物馆”正式成立,这无疑填补了山西专业古兵器博物馆的空白。
刘文涛告诉记者,龙泉宝剑的故乡浙江龙泉曾想聘请他,不过他始终想将一身绝技留在山西,希望自己的家乡也成为“剑”兴之地。今年3月底,他将带着自己的制作团队到北京首都博物馆进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手艺的独特之处。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