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代表:战略性开发稀土资源
2012年03月12日 10:32 195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代表提案
由于无序开采,中国稀土储量从占全球储量的约90%下降到30%,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90%以上,按照现有的开采速度,中国稀土资源仅能维持未来15~20年的需求。
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和保护稀土资源备受“两会”关注。全国人大代表、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建议,大幅度提高稀土资源税税率,并尽快制定《稀土特种资源保护法》。农工党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篇题为“对我国稀土资源实行战略性开发的建议”的书面提案。
黄鸣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我国的稀土资源不论矿产藏在哪个地方,都属于国家资源,开采生产销售权在中央政府。稀土的生产、运输、储存、出口和矿产地的保护应该由国家安全部介入。每年稀土产量,应根据我国国内需要多少生产多少。我国没有对外提供稀土的义务,更没有必要用宝贵的稀土资源去换取外汇。
他建议,应尽快制定《稀土特种资源保护法》,并且明确:自法律公布实行开始,稀土资源开采、生产及销售出口权收归国有。任何个人或地方政府不可任意开发生产、销售稀土资源和稀土产品。
他认为,中央政府要对拥有稀土资源的地方政府给足够财政补贴,不允许地方政府用开发生产销售稀土资源来解决地方财政资金不足问题;稀土资源和稀土产品要严格实行以需定产。有计划有步骤封存一大批剩余产能的矿产资源作为国家战略储备。
黄鸣建议,《稀土特种资源保护法》要全部关闭所有中外合资、合作及民营等企业。任何私自开发、生产及销售稀土矿产资源属于刑罪行为。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指出,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但是,目前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环保污染问题突出;过度开采,盲目竞争;开发技术滞后,有效利用能力不足;出口监管乏力,资源流失严重。如何有效开发和保护稀土资源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此,提案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部门合作。国家应制定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统筹规划,全面协调,针对稀土在开采、生产、环保、进出口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进出口贸易、监察、税务等有关部门要提出合理意见建议,建立协调机制,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法规。
二是加快稀土资源整合,改善稀土行业管理。积极推进稀土行业的联合重组,效仿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大进小退,形成以大企业、大集体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加快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规模化开采和集中化销售,牢牢掌握定价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加大违法违规开发打击力度。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坚决打击非法开采和超控制指标开采、违法生产和超计划生产、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行业秩序。建立问责机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是建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制度。一方面合理确定稀土年度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限制性出口,提高出口定价;另一方面,加大海外合作开发力度,有效利用全球稀土开发。
五是提高对稀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治理环境污染。多地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率不足50%,国家应加大投资,积极推进稀土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快技术创新,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加大力度治理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将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针对目前的国际稀土价格,黄鸣表示,中国因为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定价权,实际上是把“黄金当作黄铜卖”了。而正因为稀土的价格过低,美国、俄罗斯及欧洲某些稀土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都纷纷封存了自己的矿脉,买中国的廉价稀土。
黄鸣认为,由于世贸有着一整套的规则,中国以行政手段减少稀土的生产和出口,有着很大的政策局限性,也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容易给西方国家带来口舌。目前中国稀土如此廉价,却产量巨大,其根源就在于其开采成本太低,虽然国际市场价格极低,稀土开采商依然有着丰厚的利润。
“其实,我们还有更好的措施来限制稀土的开采和出口。”
黄鸣建议:大幅度的提高稀土的开采成本,从根本上遏制稀土的无序开采。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幅度提高稀土的资源税税率,对涉及到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铈、镨、钕等17种稀有金属元素的资源税税率,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数倍地增加;对于稀有金属中的稀有品类,甚至应该将资源税税率提高百倍、千倍乃至万倍。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遏制目前中国稀土的无节制开采,让廉价稀土的出口量自然减少,而不违反世贸规则。另一方面,还可以让稀土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减少稀土在开采中的浪费,也非常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