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这么久还是一小步?

清洁生产推广10年,需要在职责分工、企业责任等方面寻求突破

2012年03月19日 13:18 769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大步前进要克服哪些阻碍?
  政出多门、无章可循是影响清洁生产推进的重要因素,明确职能、完善配套是当务之急
  “随着清洁生产推行工作的深化,企业越来越不清楚这项工作(清洁生产)归属哪个部门管理了,而且现有相关工作交叉重复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孙晓峰说,比如要在服务业推清洁生产,企业会说已经通过了绿色饭店、ISO14000认证,开展了节能审计等;在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方面现有的评价、认证工作也确实存在交叉、重复。记者曾经采访了解到,功能相近的多种认证、管理体系就曾让不少企业感觉疲于应付,甚至对清洁生产都产生抵触心理。
  从今年7月1日起,《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将开始生效。此次确定的执法主体是“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但并没有明确成立协调委员会,在现有部门间也没有明确分工职能。“如果执法主体不明确,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就很难落实。”全国政协委员谢克昌表示。
  事实上,从2003年《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这项工作“群龙无首、政出多门”的现象一直在延续。清洁生产在实际工作中部门职能和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贯彻实施。
  “清洁生产工作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出台新的标准了。”孙晓峰告诉记者,从去年4月起,国家要求不能再以部委名义单独发布清洁生产标准或指标体系,但标准体系建设方案迟迟未能出台。
  记者了解到,在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体系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都分别发布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标准和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而在农业、医疗、服务业、商贸流通等领域,清洁生产的标准或技术规范大多数都没有制定。
  “没有标准或是不知道执行哪个标准,极易造成企业无所适从;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到底有没有效果,效果如何,还没有统一的评价依据。”孙晓峰指出,这一现象正在等待“破局”。有地方层面已经开始了不同部门的职能分工,比如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归环保部门,工信部门出台其他行业的审核名单,两方审核验收可以互认。但在个别地区,可能情况较为复杂,企业甚至可能会面临重复审核。
  围绕《修正案》,业界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目前仍只局限于原则性的规定较多,而没有相应的配套法规。对此,孙晓峰有些“心里不平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有各种技术标准、导则,法律法规,机构管理、信息公开等都有章可循;环保上市核查工作也有很多配套规定。而清洁生产基本上除了一部法律,一个暂行办法、其他配套体系建设还存在太多空白。
  “没有规范的清洁生产配套管理体系,国家层面对评估验收没有统一管理,更多具体操作由各省规定,随意性比较大。这也反映在目前清洁生产审核行业存在的地方垄断、低价竞争、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中。”孙晓峰说,有的省出台规定,要求咨询机构必须在当地注册、当地纳税,才能开展咨询服务。而目前咨询机构的资质管理也并未设立实质性的门槛,只要有5名获得相关认证的专业人员,机构就可以获得资质,咨询机构间借人、借认证证书的现象并不少见。
  “正规、严格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作包括报告和现场评估两方面,一些地区还要对中高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家中型企业需耗时一个工作日甚至更长时间。但有的地区一天就可以完成2~4家企业的评估工作。我自己就去过不少企业,都说自己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但行内人一看就知道肯定没有好好开展。”孙晓峰说。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