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绿色铝” 我们在行动

——访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

2012年04月12日 8:12 511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321712

 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

  本报讯 (记者周大伟  陈岩)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举办的“加强‘绿色铝’宣传  促进铝消费行动启动仪式”将于4月18日在贵阳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通过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广泛宣传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节能低碳作用,使“绿色铝”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达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铝消费的目的。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

  铝在整个生命周期里是节能的绿色产品

  陈全训认为,铝是一个非常好的金属。它作为除钢铁以外的第二大金属结构材料,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应用,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对铝是高能耗产品听说得更多,而对于铝所具有的更多的优良性能并不十分了解。我们以前所举办的各种会议、各项活动基本上都是业内人士来讲业内人士来听,而作为铝产品最终用户的广大的消费者并不清楚铝的优越性能。所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铝产品的最终用户能够认识铝、使用铝。他说:“铝产业尽管在生产过程中是一个能耗较高的产业,但是在铝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却是大量节能的绿色产品。所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普及铝的相关知识,让人们认识到‘绿色铝’优良的质轻、导电、导热、可加工性,以及耐腐蚀性、可回收性等,扩大铝在国内的应用范围。扩大铝的消费,不仅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铝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为国家积累了二次资源。”

  铝在交通运输行业轻量化作用巨大

  陈全训介绍,在64种有色金属里,铅锌不能做结构材料,铜可以,但是铜的价格昂贵,多被用作功能性材料。因此,可以说铝是最适合做结构材料的金属,而且铝的可回收率达到95%以上。并且铝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比如衣服拉链、药品包装、烤箱用铝箔等许多都是由铝制成。在交通运输领域,铝主要应用于车体。无论是轨道车辆还是汽车,推广铝制车身可以做到车辆轻量化,车辆轻量化将有利于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节能减排。以载重车辆为例,目前我国载重挂车(厢式挂车、中重卡挂车、平板挂车)保有量约300万辆,虽然占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不高,但其燃油消耗量却占汽车总消耗量的25%以上。2010年,我国汽车燃油消耗量达1.38亿吨,占我国燃油总消耗量的40%,其中载重挂车(总质量大于15吨)年燃油消耗量高达4000万吨。因此,降低载重挂车重量,是交通领域实现减排的必然选择。据测算,载重车辆自重每减重10%,油耗可降低3.5%~6%。以40吨的载重挂车减重3吨计算,在年行驶15万公里的情况下,每辆车每年可节省燃油5175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93吨。现在发达国家载重挂车已经实现70%全铝化,如果将我国现有300万辆载重挂车的70%改为铝制挂车,一年可以减少燃油消耗7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00万吨。他补充说:“不只是在节能减排方面,铝制载重挂车还可以明显提高运输效率。如果载重车辆减重10%,那么在同样的牵引力下,可以提高载货量。比如普通运输车可载100吨货物,那么全铝挂车可载重110吨。这就在不增加油耗和排放、不超载的情况下,提高了运输效率。”

  扩大铝消费就等于节能减排

  “铝之所以给人们‘两高一资’的印象,是由铝自身的金属属性决定的。在冶炼过程中,每生产1公斤铝,约要消耗14千瓦时电。因此,人们往往认为铝产业是高耗能产业。”陈全训强调说,“但是,在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中,在铝能替代钢的领域,铝比钢要节省几十倍的电量。因此,可以说铝是节能产品。而且从铝的良好的回收性来看,推广铝应用、扩大铝消费是非常有利于保护资源的。在一个生命周期完成后,回收1吨铝就可以少挖4吨铝土矿。” 他向记者解释道,简单地说,生产1吨铝需要2吨氧化铝,生产2吨氧化铝则需要4吨铝土矿。因此,扩大铝的消费,实际上是储存了二次资源,铝工业耗能但绝不是浪费。

  “绿色铝”宣传活动将贯穿“十二五”期间

  陈全训向记者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持续开展“绿色铝”宣传,让民众认识铝,促进民用产品消费;通过推动铝制半挂车的产业化,充分展现铝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作用,让“绿色”铝工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今年,“绿色铝”宣传将分为启动仪式、竞赛活动、举办高层论坛及颁奖仪式三部分进行。届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将达成官方、民间及铝产业界对“绿色铝”的共识,以达到扩大内需、持续促进铝消费的目的。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