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里的行脚商与铜响器

2012年05月14日 13:55 31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行脚商的响器

行脚商的响器


  行脚商就是游商,即通常所说的那种走街串巷,肩挑车推的贩夫走卒,或曰“引车卖浆者流。”他们或高声叫卖,或利用各自不同的器具所发出的音响招揽顾客,这些器具音色各异,坐在家里的主妇们只需听声音就能知道卖的是什么。
  在北京胡同里,最司空见惯的响器声,便是铜锣丁当。“丁当丁当”的铁锤儿与铜锣的敲击声此起彼伏,声音清脆得像山泉水滴落在岩面上,那是锔碗的来了。他们的挑子前系着一面小锣,两个“疙瘩锤”,都自然下垂,随意撞击。卖糖豆的也用小锣儿,他们把装糖的提盒之类,往地下一撂,用小木板来敲锣,所以人们就叫它“糖锣儿”。大铜锣一敲山响,这多是耍把戏的,由于敲击过猛,恨不得把锣敲破了,人们常说的“破锣嗓子”就指这种锣。还有一种锣,竟上了《清会典》,是一种小厚锣,锣面圆心凸起小包,锤儿就专敲这小包。这是盲人占卜专用的,名“点”。北京有“九门八点一口钟”谚语,“点”就是这种响器。
  响器中单鼓而言,就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拨弄鼓”,直径约八九寸,鼓外圈挂两个系绳的小锤;鼓下有木柄,手一摇动,鼓锤左右打击鼓面发声,所以又叫“手摇鼓”,为卖布小贩专用。现在庙会上还有售卖,只是用途不同,多供婴儿玩耍。还有一种鼓,上加铁圈,中系一个云锣儿,圈左右系锤儿,手摇时锣鼓齐鸣,声音动听,这叫“货郎鼓”,是卖小百货的货郎之响器;我国西南的藏、黔、滇一带,还有一种铜制的小手摇鼓,这是卖灯油的专用响器。
  收旧物“打鼓儿的”,在北京人的印象中,也很深刻。小小的一面鼓,却有硬、软之分。硬鼓用藤子棍儿敲打,发出清脆的“咣咣”声,是收旧物中做大生意者所用,他们一般专收珠宝玉器、古玩字画等细软之物。打硬鼓的一般穿着干净的长衫大褂,左胳膊夹着个青色布包,他们本钱大,鉴别真假的眼力好,多是到有钱的大户门前去走动,收到货后很快转手。有时碰到大利的货,大商号大店铺的老板也会给他们转钱,得利分成。软鼓比硬鼓直径稍大些,发出较闷的“叭叭”声,打软鼓的往往担着两个大筐,收些旧家具、衣物等粗货。他们因压价收,抬价卖,乘人之急合伙蒙骗,欺老欺幼欺同行,被人称作“无义行”,其名声绝不好于估衣行。天津类似打硬鼓儿的人,手头多拿两根响尺。响尺跟文房中的“镇纸”一样,也是硬木做的。他们用右手的尺打击左手尺的丁头儿,也发出清脆的“咣咣”声。
  铜响器中至今仍在使用的有磨剪子吹的喇叭,名“铜角”,是从古代“画角”演化而来。再如修扇子的串铃,轻轻一动就响成一片,颇有清风徐来之感;与夏天卖酸梅汤的“冰盏儿”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铜之外,铁或木的响器也不少。理发匠的铁琴,俗名唤头,就是两个铁片,前端咬合,中间有个空隙,有点像今天的音叉。将剃头刀插在中间,用力一拨就会发出“铮铮”的声音。磨剪子、戗菜刀的“铁镰”,又名“惊闺叶”,乃为—块直径约三四寸的铜板,上钻两个小孔,以绳子系在一个像磨担一般的小木柄上,木柄的中央部位装有直杆,杆头附着一个小槌,以拇指和中指钩住铜板,用食指微微板动直杆,使小槌撞击铜板,便能发出“当当”之声,吵得很,名却如此的雅。算命先生用的“报君知”,状若香蕉,长约五六寸,多由右手握捏,左手则执一支铁棍来敲击,发出“叮当”之声,轻重缓急地敲击成文,清脆悦耳,相当动听。卖烧饼麻花的敲木梆子,修脚的敲乍板,也都各具特色。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胡同里的“响器”之声已渐行渐远。不过近几年,在社会日益关注民间民俗文化的影响下,收藏市场上各种“响器”的价码儿上涨,青睐它的人也日益增多。

古铜权收藏:古物藏品乐趣多

金陵熨斗王喜爱收藏青铜钟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