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回收行业如何完成华丽转身

2012年05月21日 10:36 71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循环经济
  “传统的个体作坊,只是对电子废弃物的简单拆解,得到部分金属的初级产品,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深圳格林美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牟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而正规环保企业与个体作坊相比,能更加高效环保地循环利用电子废弃物,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
  然而,正规回收企业却一直无法完全将其取代,原因何在?
  上海伟翔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诸捷告诉本报记者,“作为正规企业,运营设施都必须配备有相应的环保设备,这无疑增加了运营成本,目前这个成本由企业自身承担。而手工作坊则完全没有环保投入,有毒物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保证了最大化的暴利。”
  还有一个原因是,“电子废弃物拆解过程中,企业出于环保要求,一般在材料提炼时会造成约15%的损耗,而个体户的土方法却可以做到几乎百分百提炼。光从利益角度来看,在成本与产出的节点上,环保正规企业无疑输人一筹。”某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对此,梁日忠认为,“对正规回收企业而言,最关键的是要找到一种可以持续盈利的资源化方式。这就要做好两点:一是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提炼时的损耗;二是让拆解后的贵金属以及铜、铁、铝、塑料等资源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2011年年底被国家发改委大力推广的中国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中,有两家公司的做法正好与梁日忠的思路吻合。
  在保障电子废弃物来源、实现后期处理“三废(废气、废水、废弃物)”零排放的同时,上海伟翔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着重于提高电子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通过废塑料改性、锂电池破碎后电选/磁选、金属集中提取等技术,构建了“电子废弃物集中回收—高效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而深圳格林美有限公司则着眼于后者,即废弃物的深度资源化——在多平台、有体系的电子废弃物回收链条保障下,运用自动化拆解及原生化和再制备技术进行整体资源化循环利用,创造了由电子废弃物循环再造塑木型材、电积铜、稀贵金属等低碳高附加值产品的资源化模式。
  急需政策扶持
  要实现正规企业全面替代黑作坊的局面,电子废弃物处理的产业政策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并使其无害资源化的工作仍处于滞后状态,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又带来了污染的危害,体系建设基础薄弱,行业秩序颇为混乱。
  以废旧家电回收拆解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废旧电器拆解企业从无到有,家电销售、回收、拆解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链条初步形成,许多企业开始涌入。2011年年底,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结束。依靠政策推动建立起来的废旧家电回收、拆解链条立刻处于崩溃边缘。废弃家电似乎又将走进“小贩回收——个体户粗暴拆解——环境严重污染”的死胡同里。
  对此,梁日忠建议,政府应出台长期和持续的废旧家电回收管理体系,用制度来保障回收、拆解产业链运行下去。同时,为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国家应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再生资源行业2009年以前一直实行免税政策,2010年改为退税50%,2011年开始全额缴纳17%的增值税。政府可以通过核定进货成本,然后退税,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负担。
  上海伟翔环保和深圳格林美两家公司也表示,国家对资源循环类产业的扶持将极大增加企业的积极性。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到,将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补贴,并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完善的回收利用网络。
  据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将使网络遍及全国的业内大型企业更具优势,参与热情更为高涨,而中小规模企业获得的利益则会十分有限。届时,电子废弃物回收市场将朝着强者越强、弱者消亡的方向逐渐发展,而在技术、观念、规模等各方面均落后的小作坊或将正式退出竞争。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