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和排放标准将出台 重振稀土产业
2009年09月01日 8:23 4677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稀土
编者按:
稀土是21世纪高精尖科技的最核心材料,是各国都在争夺的宝贵资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由于产能分散,出现了“黄金卖出了土豆价”的尴尬。日前,一份旨在从战略高度调控中国稀土产业的政策——《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即将出台,CBN记者从6月开始,遍访稀土行业多位资深老专家、企业界人士对此进行深入解析。
这组报道,旨在让各界能够尽早了解稀土最新的产业政策,同时,也可以让政策出台前能够吸纳更多的行业意见,从而制订一个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政策。
黄金不卖土豆价 中国打响稀土“保卫战”
“国家环保部已经提出了稀土"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标准,已召集专家讨论过几次了,这个标准以前是没有的,预计今年年底可能要出台。这将对稀土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8月25日,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王国珍在接受CBN记者专访时透露。
一直以来,因为中国稀土行业污染严重,成本中缺失环保的费用,加上中国稀土行业集中度过于分散,导致了中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过于低廉,没有体现出稀土本身的实际价值。有人士戏言,黄金卖出了土豆价,这正是稀土行业分散产能的尴尬现状。
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研究编制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下统称《规划》),也即将完成。《规划》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稀土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解决之道。
新重组模式
据CBN此前报道,《规划》提出,将通过兼并、联合等重组方式,逐渐构建以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的稀土产业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到2015年,稀土冶炼分离企业数量将由目前近100家减少到20家左右,一大批稀土分离企业将淘汰出局。
在重组的基础上,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
在王国珍看来,这样的重组路径是完全可行的。新重组路径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国家此次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政策。
《规划》提出,对于使用包头混合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8000吨(REO,按稀土氧化物计);使用四川氟碳铈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5000吨;使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3000吨。
王国珍告诉CBN记者,如五矿集团进入江西将组建一个大型稀土公司,江西铜业(600362,股吧)集团进入四川将组建一个稀土集团,未来将形成20个左右的大型稀土公司。
在他看来,此项规定将直接导致大量的小规模的稀土分离企业出局。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2.5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5.2万吨,年均增幅高达11.6%。如果《规划》提出的三种规模限制能够得到贯彻,将有望组建20家左右的稀土分离企业。
在新重组模式之前,中国稀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重组之路。
此前的整合可以概括为行政命令式重组,从上世纪末即已开始,但一直举步维艰,收效甚微。
据现已退休的原国家稀土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红枫向CBN记者回忆,1998年,国家经贸委当时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应大力提高稀土行业集中度,组建南北稀土集团,获得同意。但是南北稀土集团都未组建起来。
红枫当时认为,稀土集团组建不起来,其理由是,外经贸部不会同意将稀土出口配额的权利下放给两大稀土集团。如果配额给了两大稀土集团,那些不愿进入集团的公司,部分原先也存在有配额的,并没有法律依据不给这些企业配额。“尽管说中国法律不太健全,但是关键时候,企业也会拿着法律武器进行维权。”红枫说,“你让我退出,凭什么法律。”
虽然南北稀土集团组建未能成功,不过北方稀土集团的雏形却组建起来了。包钢稀土一位管理层告诉CBN记者,当时以包钢稀土为龙头组建了内蒙古稀土集团,但这个集团亦是在政府行政命令下成立的。
当地政府认为,将这些企业聚集到一起,然后制订一些政策,统一开发,统一经营。“但这些企业有民营的、国有的,所有制不同,而且这些企业也不互相参股,更不控股,集团对这些企业的控制非常有限,指令命令无法得到贯彻。”包钢稀土管理层说。
据他介绍,现在内蒙古稀土集团仍然存在,但实际上起不到控制作用,“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在拼命生产,这种模式是没有控制力的。”
分散的体制探因
在行政式重组模式失败后,在《规划》出台前,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开始尝试新型的重组模式。
2008年7月,五矿集团与江西省赣州市政府、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稀土产业的框架协议,将出资组建一家“五矿赣州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聚焦于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品项目上,集采选、分离、加工及应用开发一体化,力争年销售额100亿元规模。
对于五矿集团在稀土行业的整合思路,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透露:“由于国内稀土过于分散,只能先由地方政府进行整合,然后五矿集团再去收购,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不仅是五矿集团,在《规划》制订前,国内多家大型有色集团已经开始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目前,五矿集团抢占了江西市场,江铜集团抢占了四川市场,包钢稀土掌控了北方市场,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控制着广东市场。
2008年,国内第二大稀土矿区四川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重新开发,引起多家公司争夺,江铜集团最终出资4.3亿元取得牦牛坪稀土矿的采矿权。
在红枫看来,企业拿出真金白银去实施收购整合,才能真正提高行业集中度,是一条正确的整合路径。
在中国稀土占领世界之前,世界上的稀土市场主要是被美国、法国和日本三个国家垄断。法国和日本纯粹没有资源,只能从澳大利亚、巴西购买资源,在国内加工后再出口。
后来,中国的稀土产业击垮日本、美国,占据了世界霸主地位,但却形成了数千家稀土公司,占据着众多之最——储量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
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稀土产业陆续摆脱了对外依赖。而现在中国希望逐渐减少出口,改而走加大国内消化的深加工之路。
6月29日,商务部下达关于稀土2009年度第二批一般贸易出口配额的通知,配额量为1.63万吨,加上今年第一批已下发的出口配额,今年全年的出口配额达到3.13万吨,比2008年同比减少8.33%。
这是中国连续5年减少稀土出口量,而更有效提高中国稀土话语权路径的整合已呈燎原之势。
重组整合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也在保护中国的稀土资源。
作为稀土出口生产大国,很大部分都用于出口。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加大对国内稀土深加工的重视,今后中国稀土资源将主要供应国内市场。《规划》提出,从2009年到2015年,中国稀土每年的出口量将控制在3.5万吨左右。
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是,国家将在2009年~2015年期间,将国内矿产品年生产量控制在13万~17万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控制在12万~15万吨。
在出口控制的同时,还将继续调减稀土初级产品出口数量,鼓励稀土新材料和应用器材产品出口;限制铕、铽、镝、铥、镱、镥等高附加值稀土产品出口;禁止各类稀土矿产品、混合氯化稀土、混合碳酸稀土等稀土盐类产品出口。
“这将促使发达国家加大本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力度。”王国珍说。
相关
何为稀土
稀土并不是土,而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2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
稀土的用途十分广泛。只要在一些传统产品中加入适量的稀土,就会产生许多神奇的效果。稀土钢能显著提高钢的耐磨性、耐磨蚀性和韧性;将稀土农药喷洒在果树上,既能消灭病虫害,又能提高挂果率。
稀土有净化环境的功能。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稀土应用量最大的项目之一。以稀土制造的永磁材料,磁性能高出普通永磁材料4到10倍,尤其钕铁硼永磁体是目前发现磁性能最高的永磁材料,被称为“超级磁体”和“当代永磁之王”。
国际上的“稀土争夺战”
美国:美国里根政府制定的《国家物资和矿物方案》规定:“必须执行物资和矿物政策计划,以确保一旦爆发战争和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美国有能力派出和支持战斗部队,也不会因为缺乏关键原料而受影响。”1982年,美国“战略矿物原料特别工作组”以总统的名义,向国会提交一份长达33页的报告指出,必须采取行动,加强储备,还要着力开拓全球资源。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美国的稀土储量居全球第二位,但美国从1999年就已逐步停止开采本国的稀土资源。
日本:从1983年起日本开始建立稀有金属储备制度和基地,储备制度同样采取官民合作。日本稀有金属几乎全部依赖海外进口,并且供给渠道存在较大风险。国家储备量的目标是42天的国内基本消费量,占储备总量的70%;民间储备量的目标是18天的国内基本消费量,占储备总量的30%。
韩国:2008年7月,韩国知识经济部决定增加稀有金属储备,将采取官方和民间企业合作的方式,不断提高稀有金属储备规模,到2012年将稀有金属储备种类由2008年的12种,增加到22种,规模由2008年的满足国内19日使用量,增加到满足国内60日使用量。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