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加速推进须配套制度跟进
2012年05月28日 14:39 3166次浏览 来源: 东方财富网 分类: 最新动态
期权推出的时机已日趋成熟,但作为衍生品市场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目前推出仍会给行业带来诸如人才、IT系统建设、风险控制等挑战,而做市商制度、交易模式、投资者参与方式等也有待在推进的过程中继续探讨。
近日,监管层频繁表态,正在积极研究期权的推出,交易所、期货公司的筹备工作也在提速。作为一种新的衍生品交易方式,期权将面临人才、IT系统建设、风险控制等挑战,而做市商制度、交易模式、投资者参与方式等有待在推进的过程中继续探讨。业内人士认为,期权推出虽不可一蹴而就,但建议在时机基本成熟时尽快推出,让参与者“在战斗中学习战斗”。
行业研发提速
今年以来,期货新品种、新业务创新频传,在白银期货上市,玻璃、炼焦煤、原油、国债等渐露雏形之际,期货期权在5月份骤然升温。
近期,期货公司、交易所举行的关于期权的研讨会也开始多起来。5月18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举办的“2012年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30人论坛”上,国内监管层及国内外期货期权专家专门就国内期权的推出进行专题研讨。
不少有实力的中介机构早已行动起来,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邀请国外的期权交易员来培训,并就期权交易软件、产品设计策略等进行先期筹备。不少期货公司的研究员被借调到交易所,参与期权产品和交易系统的研发工作。
据了解,国内各大期货交易所即将推出的期权将以期货合约为标的,即期货期权。虽然各交易所积极筹备,但年内难以见到正式期权品种上市,或许可以看到四大期货交易所全部进行仿真交易。同时,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的期权仿真覆盖其所有期货品种,但预计正式上市品种会采取选择成熟品种进行先期试点,后续逐步跟进的策略。若现有品种期权进展顺利,或许在“十二五”期末,能看到同一新品种的期货、期权合约同时上市的情景。
配套建设需跟进
尽管期权推出的时机日趋成熟,但作为衍生品市场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目前推出仍会给行业带来不少挑战。
今年以来,各类创新加速,期货人才也开始变得稀缺,特别是懂得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投资组合设计的高端金融人才难求。国内期货界尚无期权交易,真正了解并参与过期权交易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配合期权的仿真交易,在临近实战的环境中,人才培养是关键。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认为,在目前阶段,期货公司高管、营业团队、交易团队、研发团队以及信息技术团队这五类团队亟需转型,要告别手工作坊时代,进入金融企业时代。特别是期权推出以后,期货业将进入产品设计的时代,研发团队建设要逐步转向产品设计,信息技术团队除了保证交易流畅外,还要把研发团队研发出来的产品转化为程序。“一些期货公司已经走在前面了,不少期货公司已感到应接不暇了。”胡俞越说,期权到来以后,期货市场的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期货市场将进入机构投资和对冲基金的时代。
相较于期货的单一价格参数,和买卖双方同收保证金的交易规则,期权增加了波动率等维度,而且买卖双方的义务不对等,交易策略多,风控更加复杂。
中国国际期货总经理陈冬华认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讲,这两年在证监会的推动下,期货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确实得到了强化,但这大部分来自于监管的外力推动,实际上期货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能力正在弱化,目前风控人员的风险控制技术手段不专业,仍像手工作坊的操作。期权出来之后,将强化风控制度的建设,转变期权、期货不同的风控理念,这将是一个挑战。
此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期权电子化交易程度不像期货那么容易,IT系统基础设施方面也面临挑战。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表示,一个期货合约将对应至少十几个期权合约,而且参数本来就比期货多,需要传输的信息量将急剧膨胀,对交易系统、带宽都将构成挑战,现有的期货IT系统将难以承受。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