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生资源:亟待改革的环境战略
2012年05月30日 8:52 540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作者: 中国再生资源协会会长 刘向群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屡创世界记录,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环境恶化的速度以及碳排放,也已高居全球第一。调查显示,我国的经济指标年年超额完成,而环境指标却没有一年达标。
据林业部门统计,由于过量开发,我国每年有1.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荒漠化。也就是说,我们两年半丢掉一个台湾岛,两个半小时损失一个珍宝岛。面对这场空前的环境灾难,我们不能不对现行的发展方式产生质疑:难道发展经济就必须牺牲环境?这样的发展到底还能持续多久?面对资源枯竭、漫天风沙的土地我们的子孙将如何生存?
为回答上述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批环保系统的老同志,进行了十多年的国内外调研,现以调研结果为基础,提出以下三项建议:
一、改变我国落后的产业结构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产业结构,一种是三百年前工业革命之初,在资源非常丰富、环境容量极大的情况下形成的开采→产品→废弃的线性产业结构,而随着资源枯竭及环境恶化,一种产品→废弃→再生产品的循环型产业结构应运而生。前者以我国东北、西北的一些主要利用矿产资源的传统企业为主;后者以广泛开展了垃圾革命的日本、德国、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
常识告诉我们,与产品成分最接近的莫过于产品本身,利用废旧产品比利用矿产资源节能减排70%;利用废金属比冶炼矿石节能减排80%;回收1吨废塑料(9950,120.00,1.22%)可节约4吨原油;利用1吨废纸可少砍17棵大树;回收1吨/年废轮胎可拯救五亩热带雨林。因此可以说,我国的环境问题不是经费问题、技术问题而是产业结构问题。如能形成生生不息的循环经济,可节约环保经费50%、减少三废排放80%。正如钱学森同志所说:“如果搞好废弃物的再生,两个世界难题(资源与环境)就同时找到了解决的途径”、“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是国家大事之一”。
最近,日本对国内的可回收金属统计后得出:日本的金、银、铅、铟等蓄积量已居世界第一;铜、白金和钽等居世界前三位。
一个资源极端匮乏、制造业非常发达、环境容量又十分有限的岛国,怎么会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储备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据调查,正是由于日本开展了60年的垃圾革命,形成了主要利用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基本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和保持了生态的平衡。如今已宣称自己为资源大国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长寿之国。与此同时,号称地大物博的中国,由于坚持落后的线性经济,经过60年的资源掠夺,如今已沦为只要依赖进口的资源小国和环境污染重灾区。
两种不同的结果是由循环和线性由两种不同的产业结构造成的。
去年初,正当我国被铁矿涨价所困扰,曰本却传出将加快废钢铁研发利用,彻底告别铁矿石的消息。显然,如果再不及时地向循环经济转型,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后的矿渣堆放场和线性经济的最后领地。
目前,我国的五千万回收大军几乎挖地三尺,使国内产品基本得到了回收。但出口的四亿吨却有去无回,只能靠进口能耗、污染高出十倍的矿产资源补充,以至于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而出口产品报废后给全球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只管出口不管回收的线性经济,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有些环保组织甚至称中国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和“最不负责任的国家”,并正在酝酿收取高额处理费。
因此,回收出口产品,不仅有利于形成收支平衡的循环型产业链,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制造业大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进口经过冶炼的废钢、经过裂解的废塑料和经过化浆的废纸,等于减少了80%的污染和能耗。而我国每年进口的8亿吨矿产资源,无异于将800多亿吨“三废”进口到国内,可谓世界上最大的一笔洋垃圾。
据统计,中国每年耗巨资开采和进口的60多亿吨矿产资源,在开采、运输、冶炼过程中要产生7000多亿吨废水、废气和废渣,而开采矿产资源破坏的土地面积已经超过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半台湾岛),并还在以每年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显然,造成污染的真正罪魁祸首,并不是被媒体大肆炒作、每年进口的4000万吨废旧物资中的几箱洋垃圾,而恰恰是我们不惜调动一切外交手段、花费大量的资金、付出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代价开采和进口的60亿吨矿产资源。
据报道,我国的碳排放已经超过美国,名列世界第一。实际上,人们日常生活所排放的“三废”仅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5%。远低于利用矿产资源的制造业(占全国总排放量75%)。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少矿产资源的用量,即便我们生活中少开几天空调、少开几趟汽车,甚至不排放、不消耗,对于节能减排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目前,世界各国对减少碳排放互相推委、争论不休。但由于受传统线性思维方式的局限,至今尚未找到一种既不影响发展又能保护环境的两全之策。而按照我国商务部颁布的标准,如能解决目前国际大循环中的“静脉栓塞”,每年回收全球产生的100亿吨垃圾(应叫再生资源)中的40%,可使碳排放由每年的90亿吨减少到可自然消化的70亿吨、节约矿产资源60亿吨,世界将基本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平衡。
因此,只有改变全球落后的线性产业结构,才可能发展与环境并举,才可能建成天下无废物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河北保定的中小企业,用煤融化从各类报废设备上拆解下来的废铝,每生产一吨平均用煤150公斤、释放二氧化碳190公斤。而我国的大型铝业通过开采、冶炼铝矿,每获得一吨铝平均耗电3万度,用煤12吨、释放二氧化碳16吨,是保定中小企业的100多倍。更重要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再生产业,使保定上百万贫苦农民脱贫致富,使许多要饭村、光棍村成为了富裕村、幸福村,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再如,清远的中小企业每年从“洋垃圾”中获得优质铜60万吨,是我国最大的贵溪铜矿年产量的2倍,回收率接近100%,污染治理成本仅为铜矿的1%。而后者每年要产生有毒矿渣6000万吨、废水2.4亿吨、二氧化硫100万吨、耗电20亿度,同时还使几百平方公里的山体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工伤事故和环境代价是前者的上百倍。
遗憾的是,清远、保定那些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并安置了上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全部属于宏观调控的对象,而高能耗、重污染的大型铜业、铝业,则得到了国家资金、政策的大力支持。
人类生存就要消耗资源、排放“三废”。一味限制消耗和排放,只能妨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单纯的“保护型环境战略”,既消极、被动,又治标不治本。而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形成消耗越多、排放越多、回收越多、再生越多,生生不息的“再生型环保战略”,才可能标本兼治、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
把脉世界经济,一个健康的地球,不仅需要强大的动脉系统(生产),还需要一个强大的静脉系统(回收)。只有形成生生不息的国际大循环,地球有限的资源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不堪垃圾重负的地球才能吐故纳新重新焕发生机。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