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打造再生循环经济的新模式
2012年05月30日 11:24 9288次浏览 来源: 综合媒体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日前,"中国陶庄循环经济城研讨会"在嘉善世博大酒店举行。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杜欢政,温州市委原副秘书长、温州市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谢浩,温州市委党校教授、经济学专家朱康对等一行专家学者及嘉善县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在参观陶庄现有废旧金属回收基地,研究"陶庄循环经济城"产业规划之后,谢浩对中国陶庄循环经济城项目显得信心十足,"循环经济是一个可以大有所为的行业,更是一个利国利民千秋万代的事业。相信陶庄循环经济城,将会成为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在这个寂静的浙北小镇上,一场崭新的变革正在开始。
产业转型,箭在弦上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但对它的回收利用又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风光无限,用得不好则能带来灾难性的结果,陶庄镇现在就伫立在这个一体两面的刀锋之上",朱康说道。
这位长期潜心于经济发展轨迹的专家深知,每一个产业都有它自身的发展临界点,若不能在这个临界点上成功转型升级,那便是不成功就成仁的"壮士"了。陶庄的再生资源产业恰似如此。
30多年前,当第一批陶庄人有意识地把上海工厂里的破铜烂铁买来倒卖的时候,陶庄已先人一步不知不觉中走上循环经济发展的轨道。由于陶庄地处上海经济圈、杭州湾经济圈、环太湖经济圈三大经济板块交汇处,从最初的水上贸易发展到如今的陆上交易,陶庄已初步形成了废旧金属回收、分拣、加工、拆解熔铸、再生产等产业链,并拥有废钢、圆饼、铁皮、不锈钢四大废旧金属市场,年回收交易量达160万吨,交易额超70亿元。
"不变不行。如果继续守着原来粗放的生产方式,陶庄的先发优势就会丧失殆尽,而且生态环境也会付出沉重代价。"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循环经济的杜欢政说。看得出来,这位资深行业专家对陶庄的废旧金属回收行业是又爱又痛。
的确如此。事实上,辐射沪、皖、杭,坐拥长三角黄金地带的陶庄,曾是华东一带首屈一指的废旧金属交易市场。但由于"粗、浅、散"的格局,过去一些各自为战的陶庄人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深究这个"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的"实力"。前屋后院的摆放、随地丢弃的拆解物、家庭作坊式的粗加工……陶庄的废旧金属交易缺乏"技术含量",陶庄的青山绿水不堪重负。相比同一时期的湖南汨罗、宁波金田、广东清远的废旧金属回收产业,无论是产业深度还是城镇建设,陶庄已远远落后了一大截。
被称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城市"的湖南汨罗,在五年前便觉察到再生资源产业带来的商机,通过"退企入园",汨罗淘汰了一大批低小散家庭作坊式企业。依托"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地方发展政策,汨罗投入巨资研发再生资源转化技术,如今汨罗已成功掌握了汽车和家电回收装备制造的能力,并以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看过汨罗的人这样评价:鸟语花香,绿柳扶荫,汨罗是一个看不见"垃圾"的"垃圾之城"。
过去有落后就要挨打的说法,如今是落后就会覆灭,许多百年企业的瞬间垮塌就是活生生的警示。"再生资源是一个政策依赖性极强的产业,我们不能抱着旧观念不放,让陶庄这一支柱产业自生自灭, 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为陶庄的产业升级,为大众的生存环境,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怎样的陶庄负起责任。"陶庄镇党委书记朱利军眼神坚毅,字字铿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