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钨业:咬定“创新”不放松
2012年06月05日 11:18 2583次浏览 来源: 国际在线 分类: 钨 作者: 陈庚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瞄准产业方向、打造人才“洼地”、占领技术高地,短短20多年时间,从停产5年、濒临倒闭的小厂蜕变成全球唯一拥有从钨矿山、冶炼到深加工、钨二次资源回收等完整产业链的行业领跑者。
厦门钨业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厦门氧化铝厂,1983年,面临困境的企业开始转产钨制品,靠出口钨的初级加工品APT(仲钨酸铵),厦钨赚取了“第一桶金”。但是,厦钨人很快意识到,单纯靠卖低端产品,企业发展没有后劲,持续盈利空间有限。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志刚回忆说:“我刚大学毕业时,我们的APT一公斤才卖45块钱,还抵不上日本的一碗面条的价钱,但是我们当年要进口一公斤的细钨丝,可是要一万多块钱,你说这个差别有多大?所以说你如果说不做深加工,卖出去原料,进口深加工产品的话,那你就吃大亏了。”
做深加工,需要技术、需要设备、需要人才,厦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在员工和中层干部中推行淘汰机制、竞聘上岗,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薪能高能低。在此基础上,公司花大价钱从日本、英国、瑞典、韩国等引进高端人才,成立厦钨培训学院和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一线员工学技术、长本领,让洋专家和“土技术”共同成为厦钨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厦钨的发展史上,相同的设备都是只引进一条生产线,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消化“吃透”后,大胆创新,自己动手制造出一条更适用的生产线,节省了大量投资。厦钨自主开发的“紫钨还原生产超细晶硬质合金”技术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取代了此前只有日本、美国两种通用的制造方法,生产出的硬质合金刀具产品,广泛应用于飞机、高速列车等高端制造业的设备加工,填补了我国精密刀具及其材料依赖进口的空白,每年还大量出口,为中国硬质合金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厦钨与中南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用国际化视野审视和定位自身的发展,瞄准行业发展最前沿,是厦钨发展壮大的又一法宝。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然而长期以来,大量稀土初级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口国外,却花高价钱从国外进口高端稀土产品。敏锐的厦钨人从中嗅到了商机,总裁庄志刚说:“你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成深加工的优势产品,然后参与国际竞争,因为你只有做到终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你才能够保持比较高的获利的能力。厦钨创出了一条路子,以深加工为龙头,根据深加工产品的需要,来确定开采的量,把资源有效地发挥,稀土我们分离了15种元素,尽量做到把15种元素都运用到深加工产品。”
从2002年起,厦钨开始由稀土贮氢合金作为切入点进军能源新材料领域,短短几年,厦钨形成了包含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加工、稀土新材料、科研应用等较为完整的稀土产业体系,贮氢合金粉市场占有率达35%,坐稳国内头把交椅。稀土磁性材料还在中试阶段时,就被国外知名电机企业竞相采购。厦钨通过收购日本三菱化学的荧光粉技术及广州的工厂,使荧光粉生产技术一步跨入国际先进水平。
从260万元资产起家,到目前的306亿元市值,厦钨用20多年的打拼实现了“凤凰涅槃”,成为引领全球钨行业的“风向标”。展望未来,厦钨总裁庄志刚底气十足:“厦钨以前是跟随者,现在叫领跑者。通过新能源材料把厦钨做大,通过硬质合金把厦钨做强,我们的战略定位是比较清晰的,始终把钨作为我们的主业,把能源新材料和钼作为两翼,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