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信权威 厦门钨业比肩世界前沿

2012年06月25日 8:35 32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福建省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公有制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省属国企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重大工程的顶梁柱、社会责任的主心骨、“三维”对接的先行者,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鼓励创新、允许出错,不迷信洋设备、不迷信大专家30年自强不息,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比肩世界前沿的核心竞争力。
  令所有厦钨人记忆犹新的,是转型之初的背水一战。
  彼时,若采用传统钨冶炼技术生产仲钨酸铵,要3000万元投资,濒临倒闭的厦钨根本拿不出。离子交换技术投资少,但国外技术权威断言不可行。
  董事长刘同高斩钉截铁告诉技术人员:“我们不迷信权威!”
  通过持续攻关,厦钨成功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离子交换技术,仅用了30多万元,就建起年产300吨的仲钨酸铵生产线。
  厦钨有了第一个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主创新的自信,成为业内一匹不墨守成规的黑马。
  创新,人才为本。根据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厦钨从英国、韩国等国家引进磁性材料、超硬合金等领域的多名高层次专家。同时,对携带科研成果加盟的科研技术人员,给予最多50%的利润分成。
  人才并不局限于专业技术人员,还有生产一线革新能手。导师制是厦钨培育人才的重要制度。它对新进员工特别是大学生,采用“一对一”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手把手培训,点对点教育。
  技术人员等级制同时推行。目前,公司已建立了一支拥有1名一级核心技术人员、3名二级核心技术人员、33名三级核心技术人员和大批技术骨干的技术人才队伍,自主研发能力持续增强。
  人才聚合效应催生出高水平的创新平台。2007年,全国唯一的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厦钨成立。中心集结了20名博士、145名硕士,81人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是目前国内钨业科研的权威机构。
  据统计,厦钨历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均占年销售额的3%以上,主要子公司均建立了分技术中心,形成“集团技术中心-主要子公司分技术中心-生产车间工艺技术创新小组”三级研发体系。
  创新引领发展。
  德国钨粉还原炉和碳化炉设备、日本大型真空快冷甩带式熔炼炉、美国钼粉还原转炉……引进这些先进设备后,厦钨不仅消化吸收了关键技术,还研制出性能更优越、成本更低廉的新设备。
  为突破钨矿原料的瓶颈,厦钨研发了低品位高杂黑白混合钨矿处理技术,实现万分之五以下品位钨尾矿的回收利用,原先数十万吨不具工业价值的尾矿变成有效资源。2010年,回收利用的低品位白钨矿获净利润8000多万元。
  “紫钨法”超细硬质合金工业化制造技术,取代了此前日本、美国的通用技术,生产出的硬质合金刀具广泛应用于大飞机、高速列车制造等高端制造业的设备加工,填补了我国精密刀具及其材料的空白。
  厦钨处理各种含钨废料的技术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建成的我国首条废合金回收生产线,年处理量达4000吨,其中钨废料处理量为全国一年钨消费量的20%。项目运行3年处理废料3000吨以上,相当于新增3座大中型钨矿山。
  另外,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三元合金锂电池材料,是国内目前唯一获日本松下认可的产品;自主研发稀土15种元素全分离模糊萃取技术,建成国内唯一的稀土全分离生产线……
  源自创新、坚持创新,厦钨连续29年保持盈利,成为全球业内唯一拥有矿山、冶炼、深加工、二次资源回收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集团,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的产品有4个。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