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节能减排应以重点园区为突破口

2012年06月27日 9:6 80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和工业发展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更趋强化。4月2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园区是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探索如何以重点园区为突破口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是当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节能减排系统性尚待提高
  节能减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系统的不同主体、不同环节和不同层面。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多是围绕重点产品、重点企业以及重点行业开展,对企业与企业之间、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性重视不够,不同主体之间合作不充分、协调性不强,大大制约了系统层面节能减排潜力的挖掘。总体来说,系统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侧重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对中小企业关注不足。综观这些年中央和各地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可以发现,这些政策措施所涉及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大型重点企业,中小企业涉及较少。
  实际上,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很多大型企业在节能技术、能耗水平等方面已经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有些企业甚至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继续进行节能减排的空间被大大压缩。而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大多数技术、工艺水平落后,能源使用效率不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具有很大的潜在节能减排空间,有理由成为下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对象。
  第二,侧重产业链重点环节的节能减排,上下游衔接不够。每种产品从原材料获取到加工、生产,再到消费使用,最终到废弃物和最终处置,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消耗资源能源和排放废弃物。但是,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侧重产业链的重点环节,上下游衔接不够。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侧重重点企业内部节能减排,关注点集中在单个企业上,而企业与企业之间协调不够,这是导致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衔接不紧密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侧重重点产品节能和单项技术推广应用,缺乏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和系统技术的关注。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2012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等重要文件中都集中体现了对重点产品节能、工业重点用能设备及某些能耗重要环节的单项技术的重点关注,而从系统的角度推进某个产业链整体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比较缺乏。
  第三,侧重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行业与行业之间联系不紧密。重点用能行业一直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抓手。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落实,降低了整个产业体系能耗总量,也大幅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是整个产业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通过产业之间的共生或者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未来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合作、共生等方式节能减排的空间很大,潜力尚待挖掘,对整个产业体系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意义重大。

  重点园区是突破口
  近年来,产业集聚已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工业园区(集聚区)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产业发展的有效组织方式。由于其特有的空间集聚、专业化、网络创新、规模经济等特征与优势,使得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产业链作为基本分类依据,可将产业园区分为三大类:一是产业链上不同环节企业的集聚,一般具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特征;二是产业链同一环节企业的集聚,一般具有大量中小企业群生的特征;三是不同产业之间的集聚,一般具有产业与产业紧密衔接、协同作用的特征。不同类别的园区分别为龙头企业节能减排效应的扩散、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共享以及产业间协同节能减排创造了便利条件,是推动系统性节能减排的重要突破口。
  首先,便于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节能减排。
  这种情况适用于第一类产业园区。这类园区的显著特点是一家核心企业完全控制了园区产品价值链的某个或者某几个结点,上下游结点则由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完成。
  这类园区中的核心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属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技术先进、资金实力雄厚,是节能减排关注的重点企业。龙头企业通过建设绿色供应链,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效应在上下游环节的扩散,带动园区产业链上下游的节能减排。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龙头企业通过制定绿色环保标准,提高原料、产品等采购的绿色技术含量。比如可以对供应商进行绿色评级,采购符合评级要求的供应商产品,这势必会影响作为配套的中小企业所提供的产品环保水平,促使其采用绿色技术,推进清洁生产;二是龙头企业对配套的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援助,帮助中小企业生产符合其绿色环保要求的产品,提高竞争力,最终实现双赢。
  其次,便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污染集中治理。
  这种情况适用于第二类产业园区。这类园区内集聚了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各个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某一环节,功能单一。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一般不具备完善的资源能源、环境管理体系,产品能耗较高,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指标落后,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低,同时,企业资金实力较差、技术水平落后,单个企业不具备节能减排改造的能力,由于规模小,也很难发挥规模经济。
  在园区内,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消耗的资源能源、排放的废弃物都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使得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物回收管理中心等基础设施也具有了经济可行性;同时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水平。主要包括科技研发中心、投融资服务平台等。
  再其次,便于产业间融合发展,实现协同节能减排。
  这种情况适用于第三类园区。这类园区一般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导产业,同时存在几条主导产业链。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能量梯级利用,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这符合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把一个产业产生的废弃物或者副产品作为另一个产业的投入或原材料,构建出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链网。例如,曹妃甸工业园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全力打造钢铁、电力、石化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并实现三者有机衔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将钢铁工业释放的低热值废气在实施压差发电后,送到焦化厂用于生产焦炭生产,置换出煤气送往钢铁厂用于轧钢,余热经回收用于煤化工和城市生活,钢铁厂的废渣可以制成超细粉用于生产高强度建材,实现了把生态设计、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同时广泛采用了节能、降耗、防污和循环再利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