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柿竹园:大力推进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2年07月05日 17:9 756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先进单位

  三、具体先进事迹
  1、复杂低品位钨钼铋多金属矿成套选矿技术研究
  该项目属“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课题自2006年1月1日开始,至2009年2月完成研究工作,通过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选矿小型试验及现场矿浆验证试验研究、工业试验等,圆满完成了科技攻关任务,达到攻关任务书规定的指标。通过科研攻关,达到如下的技术指标:通过试验研究,采用“高梯度强磁分离-黑、白钨浮选”原则工艺流程,工业试验获得白钨精矿品位65.52%、回收率38.51%,黑钨精矿品位为33.58%、回收率38.01%,总钨回收率达到76.52%,与采用该工艺前的指标比较,钨回收率提高14%,按目前柿竹园年处理矿石150万t计算,给矿品位WO30.38%,钨选矿回收率为62%,每年增加产品收入9576万元,扣除选矿成本增加10元/t,每年新增利润为为807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新技术推广应用至柿竹园整个多金属选矿厂。
  项目的完成及其现场应用,解决制约我国难处理低品位钨、钼、铋、萤石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选矿关键技术,形成一整套低品位钨钼铋矿石的选矿技术,提高低品位钨钼铋矿的选矿技术经济指标,使我国在该领域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的成功对国内外同类矿山黑白钨矿的选矿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2、铜锡钨复杂多金属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装备研究
  该项目属“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对柿竹园铜锡复杂多金属矿石的两个矿样31-32号和30号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进行了低品位钨、锡矿物预富集处理技术研究,对硫化矿进行了回收铜锌硫的浮选方案研究,确立了回收该复杂多金属矿石的工艺流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全面达到了本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所规定的指标要求。
  31-32号矿样获得试验指标为:
  铜精矿Cu品位25.85%,Cu回收率89.67%,Zn品位1.23%;
  锌精矿Zn品位43.21%,Zn回收率52.20%;
  钨精矿WO3品位42.36%,WO3回收率25.37%,Sn品位31.22%;
  锡精矿Sn品位52.22%,Sn回收率56.05%,WO3品位4.86%。
  30号矿样获得试验指标为:
  铜精矿Cu品位22.50%,Cu回收率71.77%,Zn品位6.15%;
  锌精矿Zn品位43.77%,Zn回收率45.95%;
  钨精矿WO3品位52.64%,WO3回收率30.74%,Sn品位16.41%;
  锡精矿Sn品位48.32%,Sn回收率46.74%,WO3品位3.41%。
  该项目除了回收铜、锌、钨、锡等金属外,还可以综合回收铁、硫、萤石,目前正在进行工业试验。本项目研究成果可全部直接应用于柿竹园铜锡矿床开发,尤其是3000t/d示范工程的建设实施将促进柿竹园多金属资源基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并产生深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经济效益
  由于采用新的工艺方法,实现矿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简化了生产流程,强化了生产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按年产现有规模计算,完成课题投入后年新增综合经济效益预计可达到1亿元以上。
  (2)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为30%~5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20个百分点,每年尚未利用的可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和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500多亿元;我国有色金属矿的金属回收率大多在35%~50%左右,只有少数企业可达70%, 其中钨15-20%,锑20-30%,锡矿28%,金矿70%。从选矿综合回收水平来看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选矿厂设备水平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细粒和微细粒矿物的回收效果不佳,综合回收资源不多。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国内同类矿山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我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及可供性。
  (3)环境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采用高效、清洁、环保工艺技术及节水工艺,实现矿山无毒、无废排放的目标,改善矿山地面环境。
  本项目是针对我国金属矿山目前遇到的或即将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来的,带有普遍的意义。在我国同类铜矿山矿山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3、湖南省柿竹园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根据示范基地范围内的资源赋存条件、现场生产、技术优势,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示范基地建设共安排“柴山3000t/d低品位多金属综合开发利用”、“野鸡尾3000 t/d复杂难处理铜多金属综合开发利用”、“10000 t/a低品位钨精矿高效选矿和湿法处理”、“尾矿(废碴)资源的综合回收”、“柿竹园钨多金属‘三率’提升”、“国家矿山公园与绿色矿山建设”、“野鸡尾南部铅锌矿探矿工程”等七个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如下:
  1)柴山3000t/d低品位多金属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2)野鸡尾3000t/d复杂难处理铜多金属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启动了现场工业试验。
  3)开展了尾矿中低品位伴生锡的小型综合回收试验生产,首次实现了尾矿中伴生锡资源的综合回收,锡的综合回收率4-5 %。
  4)野鸡尾南部铅锌探矿工程项目已正式开工,为野鸡尾铅锌资源的盘活和升级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5)10000 t/a低品位钨精矿高效选矿和湿法处理项目启动了低品位(25-35%)钨精矿高效选别技术研究,将有力促进成果的工业化实施。
  6)尾矿(废渣)资源的综合回收项目分别在现在柴山500 吨/日和三八零200吨/日钨多金属选厂建设了尾矿伴生萤石综合回收生产线,试生产期间伴生萤石精矿品位85-92 %、回收率35 %左右。
  7)郴州氟化学公司柿竹园尾矿伴生萤石综合回收系统与科研院所开展伴生萤石综合回收提质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尾矿伴生萤石的由38%提高到40%,精矿品位95%以上。
  8)磁铁资源综合回收组织了反浮选技术研究,磁铁精矿品位的由52%提高到58%,为精矿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和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9)柿竹园钨多金属“三率”提升项目组织了露天与井下协同回采技术前期研究、有效实施了地表覆土剥离、完成了490以下斜坡道开拓及全尾充填工艺的充填材料试验,为下一步全尾充填系统设计与建设,降低贫化、提高回采率打下了良好基础。
  10)在野鸡尾选厂实施了强磁选钨工艺推广和技术改造,在几个多金属选厂分别开展了强磁选钨新技术的工程化试验研究,促进了钨选矿流程的稳定和技术指标的提升,2011年全公司钨的选矿回收率在65 %以上,较过去提高了2个百分点。
  铋冶炼系统通过对3#的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反射炉的炉龄由109炉提高到203炉,节约了能耗,铋的直收率较过去提高了1.5 %。
  4、内部创新课题研究
  “十一五”期间,共开展了43项内部创新课题研究,横向协作创新项目8项,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项目2项,省重大专项1项,大多数创新课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为公司解决了一大批现场生产急需的安全生产、生产效率、节能减排、产品质量改进、综合回收利用等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技术难题。
  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创新,公司取得了“地下大规模立体分区中深孔控制爆破技术”、 “高梯度强磁选钨新技术”、 “浮选柱的开发与应用”、“上向中深孔重铵油炸药配方及混制工艺研究”、“选厂自动给药系统的开发”、 “铋冶炼渣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级技术成果1项,省部级技术成果7项,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6项,公司级技术成果奖40多项,使得多金属矿石回收率提高40%以上,钨选矿回收率提高10%,使公司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中,铋冶炼、复杂多金属选矿、井下大规模中深孔爆破等多项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创新成果分别在公司多金属井下、多金属几个选矿厂和冶炼厂进行推广应用,累计创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公司采选综合生产能力较十年前提高了2.5倍,为公司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行业内类似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为国家钨钼战略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四、经验与体会
  1、转变观念,切实重视企业科技工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构建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渠道,不怕能人多拿钱,让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想头、有奔头,得到实惠,脱颖而出。
  2、加大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在再教育与外出学术交流方面,扩大技术视野,以提高科技人员的综合组织和整体掌控能力。
  3、加大技术和人才引进力度,转变技术和人才引进方式。在加强内部人才培养的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采取聘请兼职专家、技术顾问、临时项目人员等多种方式,让国内更多技术专家参与到企业的科研中。特别对于一些核心技术及人才的引进和使用,要有“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观念,让更多的专家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
  4、探索和研究科技人才激励方式,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创新分配方式、拉大收入分配差距,让想干事、能干事、有贡献的能人得实惠、多拿钱,在企业科技人员中构筑勤奋努力、奋发向上的氛围,打造企业的核心科技团队,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上水平、上台阶。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