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治有色学 兴有色业 铸有色魂

——努力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012年07月05日 22:51 431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先进单位

  一、“十一五”期间学校科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我校科研工作以“直接贡献国家重大工程、直接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直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技术问题、直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工作目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突破组织、行业、领域边界,促进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成功探索了“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科技创新模式,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和代表国家水平的标志性成果,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跃上新台阶,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增“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和“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中心,3个国家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高性能铝材工程化研究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24个教育部及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创新平台。在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我校参与了9项;承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 6项;“863”计划项目105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878项,其中重点项目14项。在“大飞机”专项中,我校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共同承担C919大型客机的机轮、轮胎与刹车系统项目,是C919大型客机机轮刹车系统国内唯一供应商;与中国铝业公司合作承担大飞机铝材研制项目12项,是唯一参与大飞机铝材研制全部项目的高校。
  共获得了国家奖30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2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人,湖南省杰出贡献奖1人,湖南省光召科技奖2人。发起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创新联合体”等解决行业关键技术的战略联盟,建立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与300多个省(部)、地市、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共推介项目10000多项次,签订和认证技术合同1755项。与中国铝业等3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联合研究机构或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吸纳经费近5亿元,形成了学科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的长效合作机制。
  积极响应国家的“走出去”战略,与世界四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FMG及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阿赛洛米塔尔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07年9月,我校与FMG公司正式签订首期联合开发10亿吨低品位铁矿资源的合作协议,突破了制约湖南华菱钢铁集团发展的资源瓶颈。2010年6月,我校与赞比亚矿业部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1月,赞比亚总统和中国驻赞大使为“中国有色集团-中南大学赞比亚生物冶金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揭牌,我校生物冶金技术阔步走向世界。
  学科性公司迈入“集群经济”发展阶段,学科性公司制形成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长沙)区域“新材料与先进制造”创新集群的发动机,“山河智能”与“博云新材” 两家学科性公司成功上市。
  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加速推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获得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资质,并在全国评比中排名第二。与美国巴特尔组织所属360ip公司联合组建中南大学-360知识产权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创业发展运营管理理念,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二、当前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机遇期,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支撑。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未来国家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等。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平台的支撑。
  今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同时,明确指出“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将高校的科学研究提升到如此重要的战略高度,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也充分反映了高校科学研究工作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5月23日举行的在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国务委员强调:繁荣发展基础研究事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支撑。她提出,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和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突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建设,创新机制、优先发展,瞄准前沿、强化支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开创我国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新局面。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看,资源、能源、环境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展现出无可限量的前景,轨道交通安全随着高速铁路发展成为关注的重点,维护国家安全和提高国防装备技术水平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国家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以抢占未来世界科技发展制高点等等。无论是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和人类健康问题等全球性的发展难题,还是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我校均拥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厚实的科研基础,必将为学校科研事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家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路,使学校获得了加快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能力的大好时机。
  未来一段时间,高校科研工作发展将逐步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国家对科技资源的配置将围绕“大平台”和“大团队”进一步优化,对科技创新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深刻和激烈,创新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推进科技工作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服务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