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治有色学 兴有色业 铸有色魂

——努力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012年07月05日 22:51 431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先进单位

  三、 “十二五”学校科研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学校“十二五”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学校将深入推进人才强校、科技强校战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色金属资源及材料和加工等特色优势学科群,提升理科和人文社科等基础学科的实力,初步形成基础与应用相结合、传统和新兴相促进、科技与人文相交融、优势和特色相统一的科学研究格局,建立“中国特色、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到2015年,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机制、新兴交叉学科培育机制、学科领军人才超常规培养与引进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初步形成适应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主要办学指标居全国高校前15位;5-6个左右的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力争建成1-2个世界一流的学科群和学术中心;在国际教育和科技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根据学校“十二五”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今后五年学校科研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
  到2015年,完成平台、基地管理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体制改革,建立起结构合理、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体系;跨学科、跨领域的大科研全面展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经过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涌现一批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新兴研究领域或方向,扩大学校在相关领域的重大项目份额,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基地,若干领域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若干领域或方向取得重大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具体任务是:2015年科技活动经费达到15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3-5个;新增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项目8-10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10-15项;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群体2-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8个;力争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总数达到20项以上,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5项;发明专利年授权量300件,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数逾万篇,质量稳步提升,力争《Science》或《Nature》论文实现突破;校企合作项目数每年600项左右,每年孵化高新技术成果 10-15 项。

  四、“十二五”学校科研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一)总体思路
  以“快速响应国家需求、高效组织创新资源、直接服务行业建设、高强辐射区域发展”为科技工作目标,继续推进“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科技创新模式。深化科研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领军人物和团队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培育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推进协同创新,建立职业化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队伍,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管理创新及战略研究
  深化管理模式创新。成立中南大学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为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规划及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提供咨询,对学校相关科研政策及管理办法的制定提供咨询和指导,指导和促进学校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交流,参与学校学术道德建设,协助对有争议的学术事宜及学术失范行为进行调查和讨论,弘扬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着力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努力把握大科学时代的规律和要求,不断提升谋划能力和决策能力,做好跨学科、跨单位的重大项目、平台和成果的组织协调及资源整合工作;各二级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应依据分级管理的原则,不断增强自身过程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科交叉和重大项目组织能力。
  强化科技战略研究。设立中南大学科技战略研究中心,实现学校特色与优势领域的科技创新战略与规划对接国家战略与规划,更好的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依托中南大学科技战略研究中心,学校将组建若干科技战略研究小组。这些研究小组将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结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着眼资源、能源、环境、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制药等领域里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及公益性问题,以科技引领发展为主线,就科学研究如何支撑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建设提出大战略、大思路和大举措,从而提升学校科学研究的战略预见力、项目策划力及成果组织力,努力成为推动国家、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
  2、完善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
  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科研管理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完善科研管理信息化手段,构建网上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平台,防范学术不端,切实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推行聘期科研产出责任制,强化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指标体系的科研产出指标;在保持对高水平论文、授权发明专利和国家科技奖实施奖励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科研产出的牵引机制。
  3、启动创新平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高质量建设好学校“985工程”大型公共研究平台(高等研究中心),探索保障大平台有效运转、高效产出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聘任、绩效考核、薪酬支付的新型管理机制体制,将其建设成为引领基础学科建设、支撑应用学科发展的科学研究“特区”。尤其要加强基础研究的前瞻性布局,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工作,从而为基础研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依托现有大型平台,成建制组建若干独立研究机构,探索建立一套与独立研究机构建制管理相适应的人员聘任、考核以及经费管理机制;制定《中南大学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规范各类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提升已建平台的品质和影响力;设立“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专项”,加大国家级平台培育力度。
  4、推动重大项目、领军人才和一流团队的整体联动
  抓好重大项目的设计和领军人才的培育工作,设立“973首席科学家项目培育专项”,重点支持“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进行前期预研,从而打造一批领军人才,汇聚一批一流团队;设立“杰出青年培育专项”,构建国家杰青获得者与青年人才成长帮扶机制,培育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通过打造领军人才和一流团队,提升学校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突破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抢占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5、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
  筹备建设中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强化服务国防的组织力和执行力。高质量完成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立项建设1-2个军品配套保障基地。力争在军工“973”等重大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与国防军工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大幅度提升我校军工科研总量。通过探索军民融合,发挥我校军工技术的优势,重点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
  6、构建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完善中南大学产学研联盟的工作机制,依托学校优势学科,深化与行业的龙头企业和重点区域战略合作,共建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
  建立学校成果孵化基地,设立创业基金,推动创业发展,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做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完成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制,建立职业化的技术转移队伍,健全我校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7、加速科学研究国际化进程
  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声誉,把重要的国际会议特邀报告人、国际知名的学术奖励主要完成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主编、国际重要学术组织的任职作为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
  积极应对国际热点、难点问题,依托学校已有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和科技人才群体,与境外著名的科研机构共同建设“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通过设立全球招标的开放科研基金、国际科研项目配套基金,延揽国际一流人才。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大工程、大科学装置建设,承担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提升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水平。建立一批海外产学研合作基地,通过推动技术转移国际化,带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