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发集团:突破资源利用瓶颈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2012年07月06日 22:0 857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先进单位

  信发集团始建于1972年,现有下属企业及控股公司72余家,总资产1260亿元,职工60000余人,是一家集发电、供热、氧化铝、电解铝、碳素、氟化盐、烧碱、聚氯乙烯、电石、石灰、真空制盐、铝深加工、中高密度板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信发集团是全国大型的热电、电解铝、氧化铝、碳素、聚氯乙烯生产基地;被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列为第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被山东省评为山东省民营企业百强第一名、山东十大品牌第一名。
  近年来,信发集团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集团化战略,充分发挥“热电联产、铝电联营、铝粉配套、汽板结合、产业集群、循环利用”的优势,加快发展上下游产品的开发、创新,不断拉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最具产业规模和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率先在全国同行业中成功实现了热电平衡、铝电双赢的最佳产业模式,该产业模式被有关专家誉为全国铝行业的最佳生产模式之一。
  信发集团根据不同产品的工艺流程,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链条,从热电联产到铝电联营,从有色金属到化工行业,把各种资源全部“吃干榨尽”,实现良性循环和高效发展。

  一、赤泥的综合利用
  赤泥是氧化铝厂最主要的固体废渣和污染源。每生产1吨氧化铝产出0.8~1.5吨赤泥。2010年国内氧化铝产量达到3000万吨,赤泥产生量将达到4000-4500万吨。多年来,我国氧化铝生产企业赤泥废渣的存放处理一直采用湿法露天筑坝堆存的方式,赤泥堆场建设和维护费用高昂,每吨赤泥的管理、堆存费用为50-100元,大大增加了氧化铝生产成本,而且强碱性、高盐度的赤泥废液会造成土壤碱化,污染地下水源,破坏了堆场的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 。赤泥处理成为一项世界性难题,在此之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和技术能够彻底解决赤泥综合利用的问题。
  信发集团从2009年8月开始,投资上亿元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试验,攻克了一系列设备及流程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并通过了小试、中试、大试,验证了实验室成果,得到了处理赤泥的较成熟的工艺流程,从赤泥中提取氧化铝和氧化钠的提取率分别达到60%和90%。通过这种处理工艺,氧化铝生产彻底做到零排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真正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环境友好化。2009年12月12日信发集团邀请孙传尧院士、张国成院士等多位资深专家,对“氧化铝厂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工艺”进行技术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10年10月0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予了信发集团发明专利权;发明名称:氧化铝厂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工艺;专利号:ZL200910017657.8。
  2010年,信发集团先后实验、建设投资18亿元,上马赤泥综合利用项目,2011年投产,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主要工艺是:赤泥经立式压滤机压去多余水分后,加入电石渣乳、循环碱液,调配成合格矿浆后由隔膜泵送入管道化,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氧化钠和氧化铝溶出,后进入沉降车间进行液固分离,分离溢流一部分送氧化铝厂补铝补碱;另一部分经高浓蒸发蒸浓后降温结晶,晶体送氧化铝厂溶出车间;沉降底流经洗涤后排至赤泥堆场,压滤附液后的脱碱赤泥作为生产水泥、烧结砖、陶粒等建材产品的重要原料。目前,一期工程两条溶出线设计赤泥处理能力每年200万吨,正在试运行,第二条溶出线正在进行安装扫尾,准备近期投产,最终可实现集团所有氧化铝赤泥“吃干榨净”的目标!
  据分析和测算:处理前赤泥中碱含量11-12%,处理后赤泥的碱含量降低到1%以下,碱回收率在90%以上;处理前赤泥中氧化铝含量22-23%,处理后赤泥的氧化铝含量降低到10%,氧化铝回收率达到40%以上。处理每吨赤泥可回收氧化钠100公斤,折32%的液碱400公斤,回收氧化铝100公斤,经济效益可观。同时,解决了赤泥堆存带来的土地占用、环保隐患等一系列问题,社会效益显著!处理后的赤泥含碱量非常低,也是生产水泥等建材产品的主要原料。
  拜尔法赤泥综合利用流程的应用,彻底解决了赤泥储存这个世界难题。通过这种处理方法,最终得到的生产固体废渣可以用来造田或作为水泥的原料,将氧化铝生产彻底做到零排放,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