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铅色变” 尚未撼动铅蓄电池地位(图)
2012年07月10日 9:11 10906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分类: 铅锌资讯
控制污染
“铅蓄电池本身不污染环境,而是铅蓄电池生产、回收过程当中污染控制没有做好;不是铅蓄电池的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打板子不要打错。”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和其他业内专家都曾在公开场合呼吁。
在铅蓄电池的生产环节产生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涂板、电池清洗工序产生含铅的重金属废水、在板栅铸造、合金配制、铅零件及铅粉制造等工序产生的多种含铅烟、铅尘。
但姚令春表示在生产环节的污染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他表示,铅蓄电池在生产的过程中确实会存在一些污染,但这是完全可控的。最开始这个行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对铅污染没有高度重视,但是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企业管理得更加严格,包括去年5月份由九部委对全国重金属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现在铅蓄电池的生产厂家从3000多家降低到不足1000家。以浙江省为例,从原有的328家减少到不足50家,到今年年底,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基本上就会全部被淘汰。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韩作也对本刊记者表示:“就目前铅蓄电池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生产环节的污染基本上被控制住了。但由于铅蓄电池的回收环节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所以在这一环节中产生的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近年虽然大量不合规范的铅蓄电池生产厂商被紧急叫停,但这仅仅是控制了生产环节,对解决回收环节的污染并没有帮助。
根据2011年3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向有关部门提交的《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押金制度的建议》显示,尚无一家企业建立了全国性的铅蓄电池回收网络,也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建立了规范运行的区域性回收网络。
在我国,经过持续的技术改进,动力铅蓄电池产品都是全密封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泄漏而造成污染。在回收环节,因为废旧的铅蓄电池仍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且体积较大,所以和手机电池及众多一次性电池不同,其回收率高达97%-98%。
有分析师指出,在此之前,电动车企业将产品出售给消费者之后,铅蓄电池产业链也就终止,很多不正规的小作坊将铅蓄电池回收之后,便直接将铅酸液体倒掉,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在废旧铅蓄电池回收熔炼加工过程中,产生铅尘、冶炼废渣及废水。由于环保设备投入或企业自律不足,使得这些企业的铅蒸气、铅尘等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对本刊记者表示:“铅蓄电池的骨干企业必须多做一些电池回收的工作,政府应该对规范的企业进行更多的补贴。”
以国内电动自行车典型代表新日电动车为例,胡刚表示:“目前回收蓄电池已经成为重要的循环经济状态,铅蓄电池回收已成一项有利可图的民间经济行为,因此担心乱扔铅蓄电池会污染环境是缺乏常识的主观臆断。新日电动车要求电池厂签订‘一对一’旧电池回收协议,即新日采购多少组,供应商就必须回收多少组。”
虽然丢弃已经很少出现,但目前铅蓄电池的回收环节还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韩作说:“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和规定,但是法律执行层面相对较差,这也造成了回收环节成为铅蓄电池污染的重灾区。”他表示,国外有些国家提出了蓄电池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的做法,通过一些经济上的惩罚性措施来强制使用者将铅蓄电池统一交回生产厂处理,但是在国内推进这种措施还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这种模式会加重企业的运营负担。
长期以来,铅蓄电池给人们留下污染的印象,主要源于其使用铅。事实上,铅蓄电池污染不是其本身的属性,高污染风险并不等同于会造成实际上的环境污染。只要管理得力,产生的污染完全可以实现有效控制。目前,国家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大型厂家回收废旧铅蓄电池,如果再辅以立法来严格约束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加强废旧电池回收环节的管理,铅蓄电池在回收环节出现的污染漏洞是可以弥补的。
由于铅蓄电池凭借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特点,在汽车启动、电动助力车、通信电力备用电源、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等领域仍是主流技术。未来,铅蓄电池的重点发展方向为阀控式密封、胶体、卷绕式、双极性、超级电池、铅碳电池等新型铅蓄电池,其安全性、比功率、比能量及使用寿命会大大提高。
目前,我国铅蓄电池的生产工艺并不落后,已接近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如果在回收和生产环节加大立法和管理,完全可以使铅蓄电池产业去污染化。韩作表示:“要想达到根除污染问题,必须由政府、企业、协会,三方共同努力,以有序打击无序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