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币投资价值差距大 兼顾发行量与艺术性
2012年07月30日 11:8 308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金属器皿
1980年冬奥会中奥加厚银币(射艺)
在世界币坛上,奥林匹克纪念币一直是重要的集藏专题,有忠实而稳定增长的币迷群体。近年,随着钱币收藏和投资在新兴国家的普及,经典奥林匹克币的价值与日俱增。
新中国金银币和奥运题材的缘分颇深。我国最早的奥运币是1980年5月发行的第13届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金银铜币和同年6月发行的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金银铜纪念币。当年该套纪念币全部销往国外,由美国ICC钱币公司、德国MDM公司和日本泰星公司等经销。时过境迁,这些币目前涨价惊人,尤其是其中的加厚版金银铜币。在普通金银铜纪念币之外,为满足一些高端收藏家的需求,特意定制厚度增加一倍的同材质纪念币,称之为加厚币,其发行量极少。以加厚版冬奥和中奥金币为例,2006年市价为3.6万元/对,如今市价要30万元/对,6年增值7倍多;而加厚版银币增值幅度更大,加厚冬奥银币,2006年市价为6000元/套,如今市价为8万元/套。
1984年,我国首次派出规模宏大的代表团参加夏季奥运会——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该年发行的1/2oz(注:盎司)女子排球银币,以著名的“铁榔头”郎平为原型。该银币分为镜面版和全喷砂版两种版式。镜面版由上海造币厂于1984年制造。全喷砂版币上的年份虽然是1984,但实际制造年份是1988,当时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提出申请,由上海造币厂仅制造1000枚。因为发行量极少,因此全喷砂版女排银币也是新中国小规格银币中的佼佼者,还列入了派拉蒙公司“低制造量俱乐部”成员之列。全喷砂版女排银币,2006年的价格约为1000元/枚,如今要将近2万元/枚。
1988年,我国发行的奥运纪念币中有2款表现不错。一款为1/2oz女子舞剑金币,为纪念韩国汉城(今韩国首尔)奥运会发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为一项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发行国家法定货币。这款金币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行的唯一一款1/2oz体育金币。该款金币2006年价格约为2200元/枚,如今价格约1.3万元/枚。
此外,为纪念同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办的冬奥会,我国发行了1款27克男子高山滑降银币。这款银币有2个版别,普通的为镜面版,而极其珍稀的亚光全喷砂版则为样币。无论是镜面版还是亚光全喷砂版,均是著名的错币。错在何处?原来是设计师的疏忽,在币面上把“第15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错写成“第16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而审核人员最终也未能发现这个错误。该币流向集币市场之后,被西方国家体育币迷们视若珍宝,一时洛阳“币”贵。亚光全喷砂版男子滑降银币近年在国内外大型钱币拍卖会上光芒四射。其2006年的市价仅3000元,目前价格估计在20万元以上,涨幅惊人。
我国发行的纪念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和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的2款5oz银币近年表现抢眼,2款银币分别为女子赛跑和女子速滑。其价格飙升原因在于这2款银币均发现了不同版别。珍稀的女子赛跑和女子速滑版别,2006年价格均只要600元左右,如今均要过5000元。
1996年,为纪念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我国发行了5oz女子乒乓球银币。该币计划发行量虽然为30000枚,但由于实际制造量远低于此数,近年价格上扬不辍。
2000年,我国没有发行奥运题材纪念币。但同年东道国澳大利亚发行的悉尼奥运会1kg银币,因繁杂和精巧的设计制造而荣膺“世纪之币”美誉,市场价连年攀高。
2001年,北京首次赢得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该年发行的一款1oz申奥成功纪念银币,采用了彩色造币工艺。因其主要图案为代表胜利的V字,故又称V字币,从面世以来,价格坚挺。
2006年到2008年,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我国连续3年发行奥运纪念金银币,其中包括1款10公斤金币。可是由于发行量太大的缘故,北京奥运金银币的市场表现一直差强人意。这其中有3款金银币曾荣获《德钱杂志》所评出的“年度世界10佳硬币”大奖。相信今后随着中国体育币迷和奥林匹克专题币迷的日渐增多,北京奥运币将成为他们手头的入门级藏品。
纵观近年来集币市场中的奥运币板块,其整体表现可圈可点。其中涨幅最大的,正是艺术品属性最强的那些币,也充分验证了“物以稀为贵”的真理。所以无论收藏投资,从长线看,量少的币最终一定会笑傲整个体育币板块。
作为国际上影响力巨大的专题集币板块,随着大众生活水准的提高,对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日趋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奥林匹克币在中国的未来一定会灿烂无比。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