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都金昌消化“垃圾”串出新产业
2012年09月25日 15:34 4534次浏览 来源: 甘肃日报 分类: 镍资讯
“工业垃圾”变成新兴产业的“口粮”,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消化“垃圾”,就没有资格进入当地的工业产业园——这是发生在甘肃省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的新鲜事。
被称为“中国镍都”的甘肃省金昌市因矿而生,因矿而强,但是一矿独大也造成产业单一,资源利用能力差。2006年以前,金昌面临多重发展难题:上亿吨固体废弃物在城外堆积如山,镍铜生产排放大量二氧化硫让金昌连续两年顶着“全国十大污染严重城市”的帽子;矿山服务年限日益缩短,资源消耗高,产出率低,工业结构单一,“镍都”面临矿竭城衰困局。
破解难题,金昌市把目光投向了大量的排放物上。2006年起,金昌探索把企业废弃物的相互利用当作一条线,把一个个原本孤立发展的企业串到了一个串儿上,做到产业间循环。
金昌市最大的企业金川公司年排放废弃物1200万吨,以此为核心,一大批消化这些“工业垃圾”的企业活了起来。
金川水泥集团每年用粉煤灰等工业弃渣生产水泥190万吨,其中六成水泥又用于金川公司井下填充和建筑。通过循环利用,上亿吨堆积的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成了建筑企业的原材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收集后制成化肥……
原来让金昌成为“黑城”的污染物成了硫、磷、氯碱、煤、氟等五大化工产业的原料,全市的化工产品产能达到500万吨。过去5年,金昌市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2%,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也一跃成了全国卫生城市。
“所谓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这句话在金昌被证实。金昌人戏称:“以前金昌因矿而强,现在的金昌以工业垃圾而独具优势。”
金昌的华丽一跃来自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向循环要效益”的理念与模式正在甘肃经济发展中全面推广。和甘肃大量工业园区一样,新建的甘肃永昌县河西堡工业园区对入园企业资格提出一个要求:所有入园企业必须先在园内“找亲戚”:能够利用和消化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找不到“亲戚”就禁止入园。
甘肃省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李俨钧说,因为这种入园资格的要求,河西堡工业园区内的5大类企业能被上游的一家大型焦化公司产生的废弃物养活,做到垃圾不出园,吃干榨尽,变废为宝,仅消化排出的焦炉尾气一项,一年的收益就达9000万元。
在甘肃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陇西县,一种基于药渣综合利用的循环利用模式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益。中药材制售企业在提取中药材后,产生大量药渣,将药渣焚烧或掩埋处理的传统方式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如今陇西县引进了生物有机肥生产公司,回收加工后,大量药渣升级为马铃薯和蔬菜专用肥。兰州的餐饮企业每天产生210吨餐厨垃圾也成了企业口粮,目前,兰州有180多吨餐厨垃圾被回收后生产成生物柴油、有机肥和沼气。
李俨钧说,甘肃是资源大省也是经济落后省份,既是急需改造提升的老工业基地,也是西部生态屏障,循环经济模式大幅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既缓解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矛盾,也为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
甘肃省省长刘伟平说,甘肃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增速居全国第六,循环经济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政府的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甘肃共执行招商引资项目2714个,其中八成为循环经济项目,到位资金1218亿元。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