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鹅型金砚滴赏析
2012年10月19日 14:15 369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金属器皿
唐代鹅型金水滴
多数藏友初见这枚鹅型砚滴都要玩赏一番,若非仔细审视,一时半会儿还瞧不出端倪。其造型为S型形态,长6厘米,高约3厘米,乍看下如同一枚金汤匙,但柄部过于短小,且“勺”型匙底又过于扁平,再看其上满工雕刻,惟妙惟肖的鹅型神态,必是文人墨客雅玩清供的物什——砚滴。
砚滴又称水滴,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专供研墨用的滴水器皿,是历代文人墨客案头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初古人研墨时,用的是各种形状的水壶水盂等器皿,但在使用中发现,用水壶水盂往砚池里倒水时,水流量往往很难控制,于是就改进和发明了便于掌控水量、专门用于研墨时使用的文房用具,这就是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且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盂”。《饮流斋说瓷》有云:“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具体出现的年代已不可考,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文中所说“古人”语焉不详,但滴晚于盂则是不争之实。从传世品和出土器物来看,砚滴的出现不晚于汉代,最早为金属制品,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其样式不定,历代均有创新。
砚滴的体积不大,多为中、小型器物,可单握于掌上,既便于研墨时使用,也便于平时把玩。少数大型砚滴多供观赏之用,因使用及把握不便较为少见。砚滴的器型千姿百态,极为丰富。大体可分为几何形、象物形和异形等,题材多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地域习俗密切相关。如汉代与南北朝时期的砚滴,题材多为飞熊、卧羊、貔貅、金蟾等灵兽类,而到了宋代,砚滴的题材则已繁衍到人物、鸟兽、瓜果等众多领域。其风格也由最初的庄重神秘转向雅致精巧,从而也更加符合文人墨客的口味。
这件唐代鹅型金砚滴并不多见,特别是这枚砚滴的形状依据勺形而雕刻成鹅型,更为难得。虽然天鹅在彼时并非珍禽异兽,但却是唐代中西方文化交流极度发达的一个见证,天鹅多在西方文艺中多有体现,是以鹅型砚滴并非后代臆造之物,而是当时工匠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再从造型上分析,虽然此砚滴不是传统的壶型,但贮水不多,易于控制,从《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的“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可谓正合其名。而且真正出现砚滴名称,始见于唐朝,在《全唐诗》卷八一九《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中,就有“砚滴穿池小”一句,可知当时已有“砚滴”之称谓。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分析,此唐代鹅型砚滴应该在当时就能称得上珍奇物品,而岁月流转千年,真金历经沉浮重见天日,带给人们一卷盛唐诗词的墨香。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