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钨产业甩掉了“卖资源”的帽子

2012年10月31日 8:15 1134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做强江西钨业科学开采、利用钨矿资源
  在采访过程中,韦星林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前不久,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在景德镇地区发现了一个储量规模达几十万吨的白钨矿。“江西的钨矿资源十分丰富,钨资源潜力也非常大。”
  而李善乐考虑的问题是,在既有的资源下,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和矿山开采方面,要强化资源忧患意识、战略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我们首先要积极开展钨资源的战略找矿工作,加强现有钨矿山周边、深部的‘二轮找矿’,缓解老矿山资源危机;其次要打击乱采滥伐、非法开采行为,提高矿山采选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最后要建立和健全钨废料回收利用体系,研究开发回收和二次利用技术。” 对此,刘晓青也告诉记者:“我省的钨矿资源还没有完全被挖掘,钨产业上游的勘探空间有待拓展。”

  研发尖端产品
  在新型工业化号角越来越响亮的今天,对于传统资源型产业来说,产业价值链高端无疑是其不断追求的方向。
  对此,钟晓云曾讲述了一个质和量的差别,中国尚不能生产数控涂层刀片时,外国企业把该产品卖给中国要1200万元/吨,而我们卖给对方的只是20多万元/吨的钨粉原料,后来株洲硬质合金厂引进国外第一代数控涂层刀片技术进行生产后,有了竞争,外国企业卖给中国的价格就降到了400万元/吨。
  随着产业利润逐渐向下游蔓延,我省一些钨企在高端产品研发上也开始下功夫。
  近十年来,“江钨控股”一直在优化和升级发展钨等传统优势产业。去年,它与西班牙拉法格集团合作,为中国高铁接触线、承力索、吊弦等提供年产4万吨的高强度、高导电性铜合金材料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该项目填补了中国高铁滑线产业空白,钟晓云对此表示,这意味着中国高铁用铜合金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将被改变。
  早在2010年,“江钨”旗下江西江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已生产出数控涂层刀片2.4吨,一次合格率超过99%。而这一刀片的生成也将“江钨”推入钨产业链高端。如今,1000万片(100吨)的精尖硬质合金数控和涂层刀片生产线已投入建设。
  同时,章源钨业也连续实施了硬质合金及其工具、高比重合金、钨异型材等多项钨深加工技术改造,并分别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设立了公司的博士后研究基地、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钨业研究所。2010年,公司更是通过上市,成功募集约5.59亿元资金用于高性能、高精度涂层刀片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一期)、研发中心技术改造(一期)等项目。目前,高性能钨基硬面材料喷涂粉生产线已投产,高性能高精度涂层刀片、高性能整体硬质合金钻具生产线正在建设当中。
  诚如刘晓青所说:“如果我们能拿出我省现有5万吨钨初级产品中的20%~30%进行深加工,那么按目前钨高端产品的每吨几百万元的市场价计算,打造千亿产业就不再是设想。我们要全方位打造,将钨产业做成一个产业体。” 而对于钨深加工方面,李善乐表示,随着国家对钨资源开采总量的控制,促进了钨产品加快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我省钨产业要适应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钨企业要拓宽硬质合金应用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硬质合金及硬面材料,开展硬质合金涂层技术研究。

  招大引强打造钨企“航母”
  麻智辉认为,以资本运作促进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同时要特别注重培植一批上市公司,提高钨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是必然选择。“我们要积极引进国外钨深加工龙头企业,利用其资金、管理、技术、品牌和营销网络,实行高位嫁接,联合打造出我省集生产、科研、销售、投资为一体的大型钨企集团。”
  而刘晓青也就“招商引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引入那些在技术和人才资源上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如果这个‘婆家’没有找对,将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李天鸥也曾表示,资源的整合利在当代,也造福千秋,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安全。所以,一定要走资源整合的道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股份制的改造,把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央企整合起来,组建大企业、大公司。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从江西现在钨产业的布局来看,矿山主要集中地仍在赣南地区,采矿、粗加工也主要在赣南地区,也就是说,我们的产能地主要是和矿产资源所在地结合在一起,如此运营成本会比较低。 针对此现状,麻智辉提出,要在加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色精深加工园区配套体系的建设中,以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向国家有关方面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物流运输、教育培训、研究开发、劳动力中介等服务业项目,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产业基地集聚,形成企业投资的“洼地”,推动主导产业链和配套产业链协调发展。

[1] [2] [3] [4]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