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加快稀土整合好时节

2012年11月23日 9:24 17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盘点

  随着国家日渐加强调控,我国稀土业前几年曾享受了涨幅达数倍的牛市行情。然而,自2011年下半年来,稀土品种逐渐踏入价格持续下跌之路,上周稀土价格指数较2011年12月下跌56%。虽然近期价格小幅反弹,但影响稀土价格走势的总体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稀土价格的暴涨暴跌引起了业内对稀土调控政策的反思。我国稀土调控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稀缺性,但如今价格不断下跌,稀土似乎不再稀有,对稀土调控是否仍有必要?
  形成稀土价格上轮牛市的原因有很多,但调控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原因,在国家调控并未放松的情况下,稀土价格却出现逆转,是否意味着调控不再有效?
  笔者认为,我国对稀土产业的调控不应因稀土价格的低迷而延缓,相反,应利用价格低迷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稀土产业整合。
  首先,周期性因素是此轮价格下跌的重要推动力量,稀土仍是战略资源。前些年稀土价格突然暴涨,下游产业成本压力剧增,最后不得不降低稀土采购。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正处于低迷时期,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又普遍减速,对稀土的需求降温。
  因此,一旦世界经济复苏,以及稀土价格跌到下游企业能承受的水平上,对稀土的需求也将复苏。至少在可见的将来,稀土的战略资源地位仍是不会动摇的,我国仍然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
  其次,调控力度不够,而不是调控本身,是此轮价格调整的重要原因。根据中国稀土白皮书显示,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山高林密,矿区分散,矿点众多,监管成本高、难度大,非法开采稀土猖獗。
  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疯狂走私严重消解了国家的出口配额制执行效力。由此可见,单打击走私一项,政策就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加强调控有利于稀土产业的稳定发展。
  再次,其他国家大量开采稀土短期内难以削弱稀土的重要战略地位。近来有消息称,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等多国准备开采稀土,以打破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的垄断地位。但是多年来发达国家之所以从我国大量进口稀土,并非主要因为它们没有稀土资源,而是因为我国稀土开采成本低廉。由于目前除我国外,其他国家的稀土开采几乎为零,因此尚无可信的开采成本数据。
  近日有消息称,印度同意每年对日本出口4100吨稀土,数额不小。印度稀土公司2004年因价格无法与我国竞争暂停稀土开采。因此,其他国家开采稀土资源,但受制于成本因素,不一定会导致稀土价格继续大跌。
  退一步说,即便其他国家发现了比我国更优质、开采成本更低的稀土矿,我国也应坚持整合。目前我国稀土开采、选冶、分离存在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使得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一些地方因为稀土的过度开采,还造成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甚至造成重大事故灾难。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也成为一些稀土产区的沉重负担。只有坚持和加强调控与整合,才能避免生态灾难频发。
  如果因为调控与整合最终导致我国稀土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那么我国也应像此前的发达国家一样,停止开采本国稀土,进口别国稀土。
  从调控与整合的实施难易角度看,目前稀土价格的调整,正是大力推进整合的良机。自稀土价格大涨之后,虽然国家继续推进调控,试图加快行业整合,但受利益和利润驱动,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快“圈地”,实际上设置了更多区域间整合的障碍。
  行业景气期间,工艺落后的企业主动“被整合”的意愿也不高;盗采现象更加泛滥。当前稀土价格的回落,反而有利于国家和龙头企业加快调控与整合。

延伸阅读:

  稀土形成大企业主导格局 全产业链整合
  五矿集团无缘福建稀土整合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